C位十二年,回家去种田_作者:乃兮(213)

  阿婆抬头看了眼贺君,顺眼就看向了贺君手里的筐。她见着筐里的小番茄,忍不住笑起来:“挺会挑的啊。不过圆的要甜些。不要太小的,小的不值钱。”

  贺君应了一声,又问了一句:“阿姨是在这儿帮忙采番茄的么?”

  “是咯,我儿子的地。”阿婆这么说的,“我没事做,过来帮忙采一点。这番茄熟起来快,几乎每天都要采,不然就要坏。你们这是赶上最后批了,再晚天气热了,就不长嘞。”

  贺君还想在农场种几株小番茄的:“那要什么时候再长啊?我想在家里院子那儿养几株。”

  “那得过八月。八月下旬秋天了。超过35度这个不长的。”阿婆继续采摘着。

  到秋天就秋天吧。

  贺君算着日子,略有点走神。到七月底,就是他们拍摄满三个月的时间。节目剪辑差不多满一季,八月下旬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机会种下这点番茄。

  阿婆就这么说话间又装好了几筐。她没注意到贺君的走神,继续说着种植的事情:“番茄自己养几株好的嘞,我孙女说了,吃了美容的。可惜这正儿八经养来卖啊,越来越不值钱咯。隔壁樱桃卖一百一筐,我们才二十一筐。现在什么都贵起来了。这番茄就不贵。”

  贺君是知道隔壁樱桃贵的,水果毕竟也有阶层差异在,进秧苗成本也不一样。

  阿婆叹着:“今年保不准最后一年养番茄了。明年不养嘞。明年换个水果。村里头说要开课。我儿子到时候去听两节,看明年能不能养点轻松的。”

  贺君没想到自己来一趟小番茄采摘园,却可能面对的是最后一年开放的小番茄采摘园。听阿婆的话说,倒不是卖不出去,只是价格不高,辛苦一年没什么赚头。

  同样的种地,隔壁一百一筐,这边二十一筐,确实让人会想要种隔壁的樱桃。

  贺君想了想:“都种樱桃的话,产量变大,价格上也高不起来。”

  阿婆看向贺君,笑起来,脸上全是褶子:“是的。所以到时候上上课,看村里头提议种什么。我小时候没念过书,就后来扫盲啊,学过字。这种上课什么的只能让我儿子去了。不过我儿子也快退休了,以后这田哦,说不定也不种了。”

  人总是在朝前进的,一辈辈逐渐脱离泥土。贺君一时间只能说出一句:“不种了有点可惜。”

  阿婆跟着点头,惆怅:“太可惜了。种了一辈子的田,老来连块地都不知道还有没有了。”

  “您孙女……”贺君问阿婆,“她是做什么工作?”

  阿婆说起孙女,话更多了:“我孙女,她是个好的呀。她念书念得好,考首都去嘞。体检合格,要当兵去嘞!小时候就皮,上蹿下跳的,还好走的正道。考试那会儿天天几公里几公里跑啊。”

  贺君肃然起敬:“了不起。”

  阿婆乐呵乐呵:“是啊。了不起的嘞。”

  贺君和阿婆聊得来,也不去找队友了。他换了一个道跑到阿婆那儿,帮忙一起采摘:“我们今天来拍摄的,也没什么大工作。我帮您采吧。哪里做的不对您直接说啊。”

  阿婆“哦哟”一阵,哪里敢麻烦游客,连忙摆手:“不用不用。”

  贺君找了个理由:“哎,做节目,导演要采摘时长的。您要多说点采摘技巧。以后节目里能放出去的!”

  阿婆看看贺君,再看看后面跟着过来的摄像师,听着是贺君有需求,这才点了头:“好。那我说点。都是我儿子去听课听来,然后跟我讲的。”

第103章

  阿婆对番茄采摘很有经验。她没怎么念过书,说话口音带着浓重的地方特色。不过大约是因为当年扫盲学的确实是普通话,贺君又就是附近人,反正能听懂。

  她会告诉贺君怎么采摘小番茄更合适,以及如何让采摘下来的果子放久一点。小番茄不能压,过熟发软的小番茄其实已经不适合卖了,和别的小番茄混在一起,一旦被压破,周围一圈跟着发霉发烂,卖不出好价钱。

  水果采摘完千万不能马上就去洗。洗完的水果放不起。放冰箱里冷藏得密封好,能放个十天。要是放冷冻,那得清洗过,且可以存个把月,不过营养价值会耗损。

  说到后面,阿婆话题又顺其自然讲到了如何种小番茄上。她最早种小番茄也不懂,浇水也浇不对。儿子上课了,很多东西也没来得及细转述她。

  有一年暴雨的时候,大雨连着下好几天。小番茄的茎上生了根,密密麻麻的白须露出来,既恶心又吓人。她当时以为这些番茄都没救了,一边采一边抹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