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艺术狂徒_作者:言朝暮(114)

  星空之下,逝者已矣。

  可逝者留下的希望,成就了一片独特的安宁。

  钟应按弦走线,用南音琵琶的点挑落弦演奏技法,一紧一慢,重现了沈聆笔下“行云流水绕指缠绵”的楚书铭。

  传承古音的指法、传承古音的乐器,比雌蕊琵琶声音更加高亢,让维也纳的音乐厅盘旋着千年来绕梁的弦音。

  真正一千万欧的雄蕊琵琶,弹奏起《同舟共济》,没了之前的肃杀铿锵,更像是一张缓缓擦过人们眼眶的丝质手帕。

  它温柔、它执着,在为众人拭去泪水时,却偏偏引来了更多的眼泪,汇聚成历史无情翻滚的洪流。

  也许只有弦声响起,不懂琵琶的听众才知道琵琶和琵琶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弹奏方式,不一样的音律调性,不一样的深邃乐思。

  如果说上半场竖弹的琵琶,是一把尖枪,直白锋利地挑开屠杀者粉饰下的真相。

  那么下半场横弹的琵琶,就是一缕红缨,赤红柔软的送来了逝者藏于心底的希望。

  钟应手指轻柔挑动的丝弦,唤醒了心底沉睡的遗憾。

  令所有人在冰冷里,感受到一丝温暖,熨烫着他们痛苦又悲伤的心。

  他们见到了难以瞑目的灵魂。

  他们听到了如泣如诉的絮语。

  他们看见逝者曾经燃烧的信念炽热如烈阳,盛大如霁光,于苦难之中,携起同行者的手,一起抬头,仰望即将升起的朝阳。

  这是充满了希望的曲子,更是饱含了期望的旋律。

  然而,听众的眼泪却泛滥得无法克制。

  为什么他们只能在这里缅怀纪念?

  为什么他们不能冲到刽子手的枪前,阻止这群没有人性的屠夫!

  音乐厅低低的啜泣,成为了乐曲的微弱伴奏。

  楚慕坐在前排,能够清楚见到钟应弹奏雄蕊琵琶的每一个动作。

  他视线诧异,惊讶于钟应熟练横弹琵琶的指法。

  更惊讶于这首远比《凝视星空》深邃沉重的《同舟共济》。

  他听懂了里面的希望。

  他听到了雄蕊琵琶的呐喊。

  温柔强大的声音,引领着整个管弦乐队,为之奔腾、为之冲锋。

  低沉喑哑的降A大调都成为了琵琶的附庸,在它高亢欢呼般的旋律里,激起了听众热切的期待,等候着更为完美纯粹的反抗。

  就好像……

  一个男人身处黑暗身陷囹圄,面对魔鬼的折磨和嘲笑,仍旧固执说道:

  “我相信光。”

  楚慕不认识这样的男人。

  但他却觉得自己见过这样的男人。

  从钟应的描述里,从毛特豪森集中营里,从他弹奏过的雄蕊琵琶里,从他继承的姓氏里,从迈德维茨的《纪念》里。

  他应该见过这样的男人。

  这样的男人,有着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会弹一手好琵琶。

  正如舞台上的钟应一样,他横抱着心爱的雄蕊琵琶,琴弦一划,声音阵阵,独奏出安稳宁静的天地四方。

  他说,我是中国人。

  他们说,他叫楚书铭。

  楚慕没有见过楚书铭。

  他只知道,有一位走失的外公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

  “外公”对他而言,是一个陌生的符号,可有可无。

  如今,他却随着舞台上声声琵琶,见到了一个神色枯槁眼睛明亮的中国人,在硝烟战火之中、深陷毛特豪森集中营。

  那是一个犹太人恨不得死去的人间地狱。

  唯独楚书铭的脊梁直挺,黑色的眼睛在一片漆黑的地方,成为了别人活下去的光明。

  楚慕为自己的想象惆怅。

  他心中涌上的痛苦模糊了双眼,连眼睛里那把摆放的雌蕊琵琶,都隐隐随之颤动琴弦,似乎也在同时奏响危难之时的同舟共济。

  他又闻雄蕊琵琶忽似断弦般铮鸣,雌蕊琵琶无声共振,与孤独弹奏的钟应,一同唤醒了一段朝阳东升的旋律。

  那一刻,他觉得雌蕊琵琶不再是琵琶。

  而是一位鬓间佩着如雪木兰,穿着朴素清丽旗袍的女人。

  她坚定的留在奥地利的土地上,守护着旁边震颤着希望之声的雄蕊琵琶,仿佛等待着一位不知去向的故人。

  可惜,她等待的人,再也不会回来。

  母亲等待的人,也从未回来。

  楚慕的眼泪克制不住,鼻翼喉管尽是酸楚。

  原来,确实是他错了。

  他从未拥有木兰琵琶。

  更不可能拥有木兰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