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艺术狂徒_作者:言朝暮(254)

  也能直接解释——

  为什么沈聆从此与宁明志恩断义绝,再也不提。

  钟应笑容浅淡,看着机关算尽的载宁大师,只怪他自己年纪大了,守不住秘密。

  他说:“只不过,詹姆斯没把你当朋友。他发现这些乐器价值之后,连夜离开清泠湖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邮轮,根本没等到你带着太君来封赏。”

  “宁明志,遗音雅社的乐器颠沛流离近八十年,遗音雅社的音乐家又因你下落不明……”

  钟应想起楚书铭、想起郑婉清、想起楚怀楚慕,想起双目失明的冯元庆、想起垂垂老矣贺缘声。

  想起心怀愧疚死不瞑目的沈聆。

  他看向宁明志,声音铿锵笃定。

  “这一切,都是因你而起。”

  宁明志心头巨震,骤然痛苦咳嗽喘息。

  医生们有条不紊,给他戴上氧气罩,给他插上了输液管,用药物缓缓平定老先生过激的情绪。

  他借着病症,虚弱窝在轮椅里,一言不发,无可置辩。

  因为,全是真的。

  但他不知道,这样的真相为什么会被一个年轻人说出来。

  对方是樊成云的徒弟,所以,樊成云又是从哪里得知的?

  宁明志越想越急躁,症状如同发病一般难以控制。

  室内的佣人亲属焦急万分,神色担忧的注视着医生们忙碌的做着处理,等待宁明志恢复平静。

  唯独钟应站在那里,漠不关心,只当看戏。

  终于,宁明志的状态缓和,有气无力的看向年轻人,气若游丝的斥责道:

  “你不是樊成云的徒弟……你根本不像沈聆!”

  他输液管都在随着他的的手掌颤抖。

  “你从哪里听来的胡说八道,到底是谁这么不分黑白的诋毁我!”

  也许是钟应见过太多这样的老不死,心情都变得平静。

  “我确实是樊成云唯一的徒弟。”

  他竟勾起笑意,“我刚才说的,都是我爷爷,林望归告诉我的。”

  宁明志没有听说过什么林望归。

  他皱起了眉,年余九十仍旧改不了习惯里的狡诈。

  “你这么年轻,想来你爷爷也年岁不大。那些年那些事,大多落个‘身不由己’,他不过是道听途说,却煽动了你这样的孩子,信了传言。”

  宁明志虚弱又慈祥,摆出了宽容大度的模样,求一个解释的机会。

  他说:“我是有苦衷的,这一定存在误会。”

  “是吗?”钟应轻描淡写,并不觉得宁明志这副快要死去的状态碍眼。

  他恨不得宁明志就这么死了,他一定会立刻抚琴一首,兴高采烈的为宁明志送终。

  可惜,宁明志再虚弱,仍是虚弱的活着。

  钟应遗憾的说道:“既然你有苦衷和误会,为什么当初不直接告诉我的爷爷?”

  宁明志心生疑虑,他见过太多人,他说过太多事。

  他却根本不记得,自己和一个叫林望归的人,说起过遗音雅社的陈年旧事。

  这么多年来来去去的中国人,宁明志能和他们谈论遗音雅社的次数,屈指可数。

  他的疑虑变成困惑,进而好奇起来。

  “你的爷爷是什么时候见到我的?怎么我一点印象也没有……”

  “因为他来见你,用的是自己早就舍弃了的名字。”

  钟应不想和他虚与委蛇,怜悯的看着这个临终前还要狡辩的老家伙。

  “我爷爷林望归,原本叫做宁学文,是你的侄孙。”

  宁学文的名字出口,宁明志神色错愕,盯着钟应一眨不眨。

  他想起很多事,他也熟悉宁学文。

  他一贯笃信自己的判断,绝不会信天赋惊人、能奏十弦《战城南》的钟应,会是自己侄孙的孙儿。

  “这怎么可能——”他声音难掩惊讶。

  宁学文根本不会弹琴!

第72章

  老人僵在轮椅上, 最终没敢把话说全。

  然而,钟应已经很不愉快,冷着一张脸反问道:

  “这有什么不可能?”

  宁明志感受得到年轻人对爷爷的维护。

  他笑了笑, 重新端起一副慈祥长辈的模样。

  “毕竟,学文是斫琴师,我以为他的子孙会继承他的斫琴手艺。不过……”

  老人仰头欣慰道:“你能成为樊成云的徒弟,学得沈家的琴艺, 也甚好。”

  这话说得虚情假意,但钟应的指责再无辩驳余地。

  那些事实、那些过去, 确确实实是他和宁学文这位侄孙亲口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