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艺术狂徒_作者:言朝暮(6)

  “雅韵琴在民国之前的踪迹,暂时没有资料佐证。”

  “直至1932年,琴家沈聆先生成立遗音雅社,携手民国音乐大家,为古琴、琵琶、二胡、编钟、筑琴谱曲,试图重现汉乐府古曲,这张十弦琴才在沈家、遗音雅社有了详细的记录。”

  “1937年,遗音雅社首次公开演出,为抗战义演募捐,奏响乐府名篇。”

  “四海皆赞‘遗音雅社鸣琴日,乐府佳篇复华光’,至此,‘十弦雅韵沈静笃’与遗音雅社声名远播,盛极一时。”

  他声音不疾不徐,时间介绍清晰无比,用词跟展板一般委婉标准。

  然而,钟应顿了顿,才重新提起那段伤痛往事。

  “1942年,清泠湖沦陷,因遗音雅社拒绝给日本军官表演,沈先生被捕入狱,从此十弦琴连同其他古乐器,流失海外,不知所踪。”

  说完,他便话音一转,看向贝卢资产经理人。

  “我非常感谢斯坦福先生代表哈里森.贝卢归还此琴。如今雅韵归来,也算是弥补了沈先生生前遗憾。”

  只见斯坦福的翻译完美转达了钟应的意思,引得那位资深经理勾起笑意。

  “十弦琴一直是贝卢先生心头挚爱,沈先生更是他惦记多年的好朋友,我很高兴能够代替他来到这里。”

  斯坦福赞美道:“而且,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听樊先生演奏曲子了。”

  樊成云哈哈笑道:“我多年抚奏七弦古琴,并不是十弦琴最适合的演奏者。我的徒弟九岁谱曲登台,经验丰富,对十弦琴也更有研究。如果斯坦福先生不介意的话,就请由他来展现这张千年古琴的魅力。”

  大师话一出,别说斯坦福不信,就是听过大师无数次演奏的余馆长也不信。

  “您徒弟这么年轻,才学琴几年啊?樊大师,您就算谦虚,也不能在十弦琴面前谦虚。”

  樊成云笑意不减,说道:“我在七弦古琴上绝不谦虚,但是琴多三弦愁煞人,我对十弦琴的研究,也就五六年。我徒弟三岁学十弦,如今十八岁,我说他在十弦琴弹奏上的经验比我丰富,绝对没有诓骗你。”

  “那不行。”

  斯坦福听完翻译皱了皱眉,说道:“贝卢先生临行前特地叮嘱我,除了您,谁也不能碰这张琴。”

  “无论你说这位年轻人,经验如何丰富,我也会坚持履行贝卢先生交予的职责。”

  馆长神情为难的看向樊成云。

  他肯定信任这位大师的话,偏偏斯坦福固执无比。

  因为这项任性要求,古琴甚至没有经过文物鉴定,直接进入了展柜。

  毕竟,贝卢先生不允许任何机器、任何射线去影响这张琴的品质,以至于余馆长也将希望寄托在樊成云身上,希望这位古琴大师能够准确判断这张琴的年代和状态。

  “这样吧……”樊成云理解斯坦福的坚持,他温和的扫过钟应手提的琴箱。

  “小应,带的秋思吗?”

  “嗯。”钟应点点头。

  “那就好。”樊成云笑道,“在我弹奏雅韵之前,先请诸位听听我徒弟的曲子。”

  博物馆特地留出来的演出场地,为的就是十弦琴千年遗音再现于世。

  场馆内的参观者都聚拢过来,以为传闻中樊成云真的会亲自试弹古琴,纷纷都不肯走了。

  然而,走上表演位置的,不是那位风姿优雅的大师,而是一位俊逸清秀的年轻人。

  他从随身携带的琴箱之中,取出一张朴素古琴。

  那琴木漆色极淡,通体浅棕,琴弦泛着冷光,琴身不像常见的仲尼式、伏羲式拥有凹进的线条,而是笔直如松,仅在琴头琴尾拥有的圆润边角,显得粗犷狂放。

  琴面琴腹均无雕花,更谈不上古琴雅致的刻字,通体素雅无痕,一看就知道是现代制作的新琴。

  不过,说它是琴,不如说是一块没有感情的棕色木板,拉上了几根弦凑数。

  然而,围过来的参观者,视线异数了数琴弦。

  这年轻人用的古琴,居然和玻璃展台里的琴一样,是十弦!

  钟应安置好十弦琴,不多寒暄。

  他一双手悬于琴弦之上,毫无预兆地按徵拨弦,流畅的琴音立刻回荡在空旷的场馆内。

  十弦音律,宽广浑厚。

  他猱挑抹擘,落音刚健有力,弹如断弦,时而双弦齐拂,踢打进复。

  但是,钟应弹奏的陌生曲子,全无古琴应有的“弱而不虚、刚柔并济”,他从第一个音开始,就气势夺人,如戈矛纵横,旋律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