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德维茨不知道他们会聊什么,但是德国人看起来很高兴。
高兴到为楚书铭新添一条毛毯,为他们牢房伙食新添几块肉,还破天荒的允许他们补上了牢房漏风的破洞。
迈德维茨期望降临的弥赛亚,就这样来到他的身旁。
牢房逐渐改善的情况,引得囚监谩骂诅咒,囚监阴毒的眼神经常盯着黑色眼睛的中国人。
迈德维茨这样的描述,几乎预示着悲剧的发生。
很快,钟应见到了楚书铭的死讯。
迈德维茨写,Schosummy是被囚监挥棍打死的。
囚监想尽办法找他麻烦,都没有成功。
最终在一个午后,找到了向他合理挥棒的理由——
因为迈德维茨跌倒了,楚书铭停下来扶起他。
长长的队伍因此有了大片空白的停顿。
当他们走完死亡阶梯,犹太囚监怒骂道:“你这该死的犹太人!”
挥起了施暴的木棒,给了迈德维茨狠狠一棍!
楚书铭抓住了他的手臂,用清晰的德语,郑重的缓缓说道:“他是你的同胞。”
迈德维茨见到囚监再次恼羞成怒的挥起木棒,打向楚书铭。
他伸手没能拉住楚书铭的瞬间,听到了震耳的枪响,脸上甚至感受到溅射的血液。
就在楚书铭滚落死亡阶梯那刻,嚣张跋扈的囚监随着一声枪响,死在了阶梯的上方。
囚监用德国人赋予的权力害死一个人,德国人像处置物品一样结束一条命。
Schosummy死了。
没有人能滚落长长的死亡阶梯后,在条件恶劣的毛特豪森活下来。
迈德维茨旁边的床位空了出来,那是会讲神话故事,会弹奏琵琶的中国人留下的空隙。
他久久无法回神,耳边不是寂静空气,而是音乐的声音,眼前是滚落死亡阶梯的楚书铭。
还有那句:他是你的同胞。
迈德维茨抬起手,为他的弥赛亚弹奏了终将复活的十三原则。
他写——
“嘿,Summy,你再等上一等,德国人就会没有精力看管我们,忙着讨论逃离和撤退。”
“说不定你能得到一把更好的吉他,和我们活下来的音乐家们,一起演奏真真正正的《春之圆舞曲》。”
当然,直到很久很久以后,他才发现,他以为的吉他,其实是琵琶。
即使他见到的中国琵琶,都是竖着弹奏。
他依然保持着楚书铭弹奏的姿势,打横抱在怀中,拨响琴弦,唱道:
救世主弥赛亚必将降临。
我们始终期盼永不懈怠。
逝者也会复活与我同在。
那首歌的结束,就是《纪念》的结束。
迈德维茨在开篇详细写过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家庭。
到了结局,却只是遗憾的说:“我自由了,但我没有家人了。”
然后,随着他对楚书铭的怀念,完结了整本《纪念》。
钟应不懂犹太人的信仰,但他懂得音乐的力量。
迈德维茨想死在那个寒冷的冬天。
是楚书铭的神话故事,是那场无声的音乐会,是楚书铭弹奏的吉他,让他活到了温暖的春天。
更是那把从未见过的木兰琵琶,给他带来的希望。
薄薄一本自传,没有多余的作者介绍和生平记事。
连封底都显得朴素,钟应微微一翻,就能把封底折页掀起来。
然后,他见到了一串隐藏在折页内侧的德语。
漂亮字母掩盖不住弗利斯的狡黠与恶趣味。
他写道:“如果你能找到这行文字,说明你确实有好好看完这本《纪念》。我不建议去打扰一位可怜的女士,希望这里能够让你见到想要的东西——”
“肯博瑟街道11号,楚氏乐器行。”
第25章
维也纳的肯博瑟街道, 毗邻纳旭市场。
钟应走到这里,发现了不少中文的招牌,像一个小型唐人街, 旁边就是著名的维也纳河畔剧院。
他循着地址, 十分容易找到楚氏乐器行。
它简单的招牌写着中文和德语,落地橱窗清晰可见漂亮的小提琴、萨克斯。
钟应推开门, 发现不大的乐器行里, 竟摆放着一架古朴的三角钢琴。
“欢迎。”
德语的问候传来,满是乐器的店里, 走出一位身穿夹克衫的老板, “你需要什么?”
对方黑发黑眼, 典型的亚裔特征。
钟应不动声色的打量他,深邃眼窝,高挺鼻梁, 不像传统的华人, 更像是华人与欧洲人混血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