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杨恪印象里,郁知年并不是这样孤单。郁知年总是很有朝气,是那种话很多的乐天派,如同十五岁的万圣节夜,张牙舞抓冲上来吓杨恪,或者写出这份无聊的杨恪观察日记,也确实像郁知年能做出来的事情。
杨恪觉得郁知年也是杨忠的受害者,和杨恪差不了多少。如果没有被杨忠找到,或许还是穷,不知道拥有财富的滋味,不会过现在的生活,在三文和他的小姨生活在一起,考一个普通的大学。
但到这里,杨恪又忽然开始拒绝这样的想象。
郁知年好像还在犹豫该选什么菜,他附近有人认出了杨恪,用手肘戳朋友看过来。郁知年察觉到,也回头看了一眼。
他和杨恪对视,神色惊慌,像是不知所措,一副马上要把餐盘扔了逃跑的样子。
杨恪走近他,看见他抓餐盘抓得很紧,便告诉他:“你的观察日记我看了。”
郁知年更慌乱了,问杨恪说:“是吗?”
“对不起。”他对杨恪道歉。
他道歉的时候,看起来快哭了。
杨恪的情绪很平静,并不是冲动,他从不把自己视作英雄,对人事物都没有太多情感方面的兴趣,没有骑士欲,他是觉得郁知年被杨忠束缚多年,也值得得到一些物质补偿。
所以他看着郁知年,用英语问:“你要不要来和我一起住?”
郁知年没有马上听懂,疑惑地问杨恪说“什么叫一起住”,杨恪简单地提醒“结婚不是要同居两年吗”。遗嘱的备注法条写得很清楚。
郁知年再一次愣了很久,像不相信一样,看着杨恪。
杨恪等得不耐烦了,问郁知年:“你到底要不要。”
“郁知年。”杨恪叫他的名字。
郁知年说“我要”。
那天是杨恪见到过的郁知年最开心的一天。对于杨恪来说,这天也算是不错。
大多数时候,杨恪不愿回忆这些,他想要忘却过去,唯独过好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他认为一旦结婚,他们就该好好地步入正轨。
曾经有过的不甘心和伤害,杨恪也愿意它们和过去一起消失。
至于郁知年是哪一天开始改变的,变得不再想要和杨恪度过,杨恪不知道。
第31章 三十一(2016)
郁知年搬来杨恪家前吵闹极了,话多得要命,发消息问这问那,杨恪上个课也能收到郁知年三四条消息,问这个能不能带进杨恪家,那个行不行。杨恪给他回了电话,让他要带就带别问了,他才消停。
杨恪在自助食堂邀请郁知年同居的事很快便人尽皆知,郁知年的笔记被当做是情侣间的情趣,风波日渐平息。
同居那天,赫市开始下雪。郁知年的东西也像雪一样,在杨恪家薄薄地铺了一层。
他征用二楼的书房,多摆了几个花瓶,将三只不同的杯子分别放在吧台、茶几旁和橱柜里。
当天晚上,杨恪在翟迪的公司参加会议,杨忠像鬼魅似的,忽然打来了电话,嗓音一扫杨恪探望他那天的嘶哑和愤怒:“杨恪,爷爷恭喜你们。”
“跟你没关系。”杨恪冷淡地说。
“怎么没有关系,你们高兴,爷爷就也高兴,知年今天可乐坏了,”杨忠仿佛得知喜讯,比往常更有中气些,喜悦地告诉杨恪,“我决定再稍稍动一动遗嘱,知年搞你爸爸搞的那些社会学,赚不到什么钱。你们结婚后,股份的分红,还是先归到他名下。”
杨恪对那份遗嘱内容毫无兴趣,感到烦不胜烦,让杨忠想改就自己找律师改,不必通知他。
挂下电话,管家又发来消息,说郁知年在客厅睡着了,叫了一声醒了,又马上睡着了,只好给他盖了条盖毯。
杨恪觉得头大,很麻烦,散会回家,发现郁知年仍然四仰八叉躺在家里沙发上,站在旁边看了看,不知道怎么处理,把暖气调高了两度就上楼了。
第二天郁知年是从自己房间里走出来的,大概半夜醒来自己回房去了。
搬到一起后,郁知年通常坐杨恪的车上学。
冬季赫市天气不好,学校在郊区,公共交通不便,杨恪已在翟迪的公司半入职,有时下午不在学校,傍晚也会去学校接郁知年回家。
那时一切都还很平常,杨恪二十二岁,郁知年二十一岁,两人朝普通的婚姻生活发展。
郁知年周末会被杨忠的司机接去医院看护,一次周日晚上,杨恪在医院附近见投资人,看时间差不多,便给郁知年打了电话,问他要不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