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不起_作者:林子律(85)

  同样是拍电影,比起邢湘的公司每年投资、立项、上映的项目赚的钞票与口碑,杨远意所谓的“成果”根本不值一哂。

  或许这也是邢湘反对的原因么?

  杨远意难得打开关于家庭的话匣子,方斐还要多问他却不给机会了,俯身吻住方斐,轻车熟路挑开衣领,顺着胸口一路往下。

  察觉意图,方斐小小地挣扎:“我累了,今天拍一天戏……”

  杨远意咬一口他喉结。

  于是挣扎变得微弱,几乎可忽略不计。

  “本来想等你睡醒……”舌尖划过敏感骨骼,他的声音也像从胸腔引起的共振,“阿斐太好看了……我忍不住,让我做……好不好?”

  贪恋他的体温已经放弃抵抗,这话入耳,更是控制不住主动拥住他。方斐发出一声黏糊糊的鼻音,默许杨远意继续,半闭着眼去亲杨远意的头发。

  洗发水的白檀味淹没在接连不断的吻的海洋,床头灯未关,正面姿势迫使方斐整个打开自己,用胳膊遮住脸,又被拉开。杨远意喜欢看他这些时候的表情变化,夸他性感。也录过像,后来大约觉得不妥,杨远意主动删了。

  长久不见,连做这件事都变得凶狠,仿佛要把缺掉的肌肤之亲都补全。

  闭眼昏睡前最后印象,是窗缝里蒙蒙亮起的天空。

  拍完大夜一般都会放假让大家休整,临近中午,方斐是被饿醒了的,食欲不振,肠胃有点难受,皱着眉爬起来,发现身边已经空了。

  床头,酒店提供的便签纸和笔摆在一起,隐有杨远意的字迹。

  方斐拿过纸条看。

  “和刘导约了喝茶,睡醒后叫我,给你带午饭。PS:穿了一件你的衣服。”

  杨远意的字颇为狂放,和他看似斯文的外表极不相符。纸条写得匆忙,方斐脑袋昏昏沉沉的,好一会儿看明白,想:“为什么不发微信呢?”

  可能这就是80后某方面的执着吧。

  按杨远意所言给他发过消息,又赖了会儿床,方斐这才迟钝地起身洗漱。

  剧组给的都是标间,因为住的时间长,两张床一边睡人一边堆东西。小艾自己住在其他酒店,她觉得洗衣房不好用,最初要帮方斐洗衣服。但带的服装都以舒适平价的基础款为主,用不着太精细的护理,方斐觉得太麻烦,她就变成定期整理一次。

  小艾昨天才来过,方斐走进洗浴间时,杨远意换的衣服放在显眼的地方。他单手拎起牛仔裤,有点觉出不对了。

  杨远意几乎不穿牛仔裤,嫌硬。

  怎么好像还是新买了?

  暗自发笑,方斐后知后觉:大约和自己在一起了吗?杨远意最近打扮越发年轻。

  看来偶尔也要在意年长恋人的心情啊。

  因为这个小细节,方斐心情出奇的好。他哼着歌洗漱完毕,看向牛仔裤的某两处泥印子——剧组人多,东西也杂所以难免蹭到。

  要不帮他洗了算了,如果杨远意着急回去,也可以先穿他的裤子走。

  这么想着,方斐干脆把牛仔裤先往脏衣篓里扔。抽出皮带时摸到口袋里好似有东西,方斐思索片刻,还是伸手进去拿了。

  摸出一张硬质卡片,三折,像某种展览的宣传页。

  方斐没多想,翻到正面。

  乐器与几何图案天马行空地结合在一起,白色底,绿色符号,最中间是黑色的中文“秋之约”,右下角用双语写着:维也纳星辰交响乐团巡回演出海城站。

  旁有三个不怎么容易发现的小字,烫金:邀请函。

  邀请函?

  杨远意就这么随便地揣在裤兜里吗?

  听上去也太不靠谱了。

  折页首张是针对交响乐团的介绍,方斐粗略读了一遍,大致明白了:乐团在欧洲相当有名,尤其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此次来华演出,主要为了给非洲贫困儿童进行募捐,所有收入会尽数捐给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

  第二页附有曲单与乐团成员的花名册,自小生长环境所致,方斐对交响乐兴趣不大,对着那一大串德文的曲目名和冗长的外国名字也发懵。

  但有个简短的名字吸引了他的注意。

  “NOAH YU”。

  分部是大提琴。

  拼写看着像华人,似乎也是乐团里唯一的一个。

  最后一页的演出日期写在一天后,方斐发现这一点时愣了愣,他突然不知怎么解释杨远意的出现,探班和看演出,总有一个是顺便吧?

  贸然问这件事开不了口,他最后将这张邀请函放在了显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