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争暗秀_作者:二环北路(39)

2022-08-04 二环北路

  “对,因为地形导致钢轨不平整。”陶希洪观察酒水晃动的频率,惊讶地反问,“这都能听出来?”

  “嗯。”季希芸点头。

  “那你再听一下,还有空调运作的声音。”

  “好像是有一个连续的响声。”她凝神听了很久,“真幸福,车厢里一定很暖和。”

  陶希洪认可地拍了拍她的头。

  突然画面里传出咔哒一声,许江同开门走了进来。

  陶希洪立刻直起眼神,盯紧屏幕。

  他只穿了一件灰色的低领毛衣,翻开书继续阅读。细长的手指划过书页,时而停顿几分钟,拧开钢笔在上面写点什么。

  马灯的光线并不刺眼,却又好像滴入火焰的蜡油,愈发烧得滚烫。

  陶希洪喝了口水润嗓子。

  放完两段视频,天色已经昏暗。陶希洪收拾好书包,准备回学校。

  “视频不能留给我吗?”季希芸难得和别人提要求。

  陶希洪思考片刻,还是拒绝了:“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很重要,我必须随身保管。”

  “好吧,”云云朝他笑了笑,“那小陶哥哥下次要记得带来。”

  “放心,”他捏着季希芸的脸说,“我什么时候忘记过你的事?”

  这些片段都是许江同旅游途中随手拍的,十年前他也就陶希洪这般年纪,还没开始留长发,也不像现在这样讨厌冬天。

  想起几次无意间流露出的恐惧,陶希洪忍不住好奇他的经历。

  正好上个月奖学金答辩,他认识了雕塑系第一的大佬,打算换个突破口。

  回学校后,他约大佬去咖啡厅聊了会儿天。

  “你们系是不是有个外教?”

  “对,怎么了?”

  “你觉得他人怎样?”

  “挺好的,专业知识扎实,上课清晰易懂。”

  果然,学霸的眼里只有教学质量。陶希洪想了解更多,试探道:“能借一下你的选课系统吗?我保证只看回放,不翻其他东西。”

  “没问题,要就拿去吧。”没想到他爽快地同意了,“反正我是专业第一,成绩方面没什么可藏的。”

  “谢谢……”陶希洪被秀了一脸,“喝什么,我请你?”

  说完,他翻开了桌上菜单。

  大佬仔细观察片刻,突然说:“其实你和许老师很熟吧?”

  “嗯?”陶希洪惊讶地抬头。

  他指着陶希洪的右手,意犹未尽地笑了笑:“他在艺术解剖课上用过你的照片,我记得很清楚,连胎记都一样。”

  陶希洪手一抖,差点把菜单摔桌上。看着手腕处黄豆大小的胎记,万年不变的老脸烧成一片绯红。

第26章 教学事故

  师生排球赛完美收官,排协还专门写了一篇推送,感谢许江同的参与。

  看过比赛的人都知道美院有个长得帅还能打的老师,之前留长发的舆论也被压了下去。

  回家后,许江同昏昏沉沉地睡了一晚上。第二天醒来,手机里全是小红点。他泡了杯咖啡,走到电脑前打开邮箱。

  原来是国际雕塑展览会的邀请。看到深蓝色页面上“地球之门”剪影,许江同的思绪飘回到两年前。

  那时他刚毕业,借助导师的工作室创作了一座以和平为主题的大型雕塑,凭借生动的想象力在国际比赛中大放异彩,被誉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青年雕塑家”。

  从此他的名字在欧洲各国流传,许多收藏家都出重金找他定制作品。但做雕塑是一项体力活,加上结膜炎反复发作,难免力不从心。

  更糟糕的是,他的灵感在逐渐枯竭。之后零零碎碎画过一些稿子,却再也找不回那时一气呵成的感觉了。

  思考再三,他放弃了美院优渥的待遇,避开媒体的目光来到亚洲。没想到今年竟然轮到京州承办展览,组委会得知他在本地工作,以嘉宾的身份邀请他参会。

  许江同看完邀请函,太阳穴隐隐作痛。

  这一年来,他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如果这个状态持续下去,无疑会在国际舞台上丢人现眼。但同样的,他也不想承认自己的才华只是昙花一现。

  犹豫了很久,许江同决定过几天再给他们答复。

  结果第二天京州气温骤降,许江同食欲不振,没过几天就生病了。

  临近期末学生忙,教务也不方便调课。许江同随便吃了点药,心想小感冒很快就能好。

  但今天似乎特别冷,他裹了三件衣服,依然手脚冰凉。雪连续下了两天,积雪还没来得及清扫,他一深一浅地踩在雪地里,五分钟路程都格外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