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108罗汉_作者:张景贤(119)

2018-02-09 张景贤

  别人的世界,She doesnt want to get in.

  她可能坚信,重要的不是去责怪一个人的过往而导致的现在,最重要的是改变能够改变未来人的现状,才是关键。

  所以她才一个人像傻子一样,什么话也不懂得说,就只是那样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需要别人理解认同,或者说是支持。

  就像她曾回答过“你孤独吗”的这个问题,她应该是很早之前就已经想过了,才会答得快速。

  “其实,我可能被很多人默默爱着也说不定呢,信教的人所祈祷的普度众生,我也在那众生之内地被祈祷过,所以我并不孤独。只是别让我知道就好,因为我承受不起,也不想知道”。

  而他,送来一封绿色的信函,但带来的却不是清新的生命气息,而是绝望的灰色地带。

  就如一往她在被迫离开的时候,她在绿树的掩映下,翠绿太阳还未展现之时,她坐在白色敞篷车上,倒退着,永远的离开了那个地方。

  就连那被打压着、赔罪自己都没有做过的事地带着污名过活,而现在真相大白了,再多的话她也听不到了。

  这样做而带来的晦暗世界真的值得吗?

  而其他的人,就像是准备考试那样,有的人认认真真地,每天连睡觉都不怎么睡地准备着却没有过,而有的人却轻松地毫不在意地准备一下,却轻轻松松地就过了,这种现象值得说些什么吗?

  不,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选择不同,就算认真读书的那个人因为压力大而没考好,没怎么准备的人,也有可能面临着不过的风险,即使有其他因素,都是自己承受而已。

  而其他人能做的,最多只是羡慕、恭喜,嫉妒、无视,或者是什么都不做,就如同一瞬间所有的情绪翻涌,却最终化什么也没做的那样,全部都是过客而已。

  ☆、你的姓氏我的余念

  在如今全球性文化的冲击下,外国的一些节日和生活理念都统统“入侵”我们的生活当中,严苛一点的来说,是我们的生命当中,在我们还未形成一定程度上稳定基础的国文概念的时候,成为我们这一代不可根除的混合文化烙印。

  现代的人认为,在网络通信对话中(这里单指聊天等日常生活交流)很有必要加入一些表情符号,以用来弥补文字表达缺失的90%的情感不足:这种潮流的风行,甚至衍生出“亲”字体开头格式的对话,让内敛的中国人从一开始的“羞耻”于这般大胆直白的“情感”,到后来习以为常的惯态。

  而若是现在有人回复对话没有使用这些亲昵的字眼,或配以搞笑的表情包的话,不仅自己会觉得惴惴不安,担心别人是否会觉得自己是个冷漠严肃的人,又或是冒犯了别人;而这也似乎的确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因为生活的和平,人们自然希望能随时随地开心一点,说实话,如果能开心的话,为什么要和那么严肃拘谨的人一起玩呢?那多不开心啊!

  这种开放的生活态度似乎是从大洋彼岸的国度“辐射”而来,再加上我们自身的社会发展而衍生至今的。在我看来遂有好处,但不免一个不小心有种引渡到过度文明的享乐至上主义的意味,而这些是我们至今仍未能承担的一切。

  我并没有擅长泼冷水的习惯。但在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我还是比较偏好客观处世的,所以我认为先贤所说的居安思危思想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毕竟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赤裸裸的现实就是,因为电子产品和其他文化的侵袭,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写出一些有深意义的汉字,或是只是认得有些汉字却不懂得怎样写出尴尬,更有甚者,为了娱乐目的而去刻意曲解,字面化地对汉字断章取义来娱乐大众,博得噱头,有的时候还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而长此以往,不消说面对面感情交流的缺失和深入研究人才的人心浮动,就光是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的浅薄化,就足以让我们“相对无言”了。

  我从小一直很信奉的一个理念就是,永远不要太投入生活。当然我所说的意思并不是叫你不要认真生活,相反的,我的意思是,你可以很认真地去投入一段生活,比如说当你在人生的这一段时间需要忙于考试的时候你可以忙于考试,下一段时间忙于找工作的时候你也可以去忙于找工作,就算另一段时间忙于成家立业也不要紧。

  自然这很有可能的是,其中亲情友情和爱情不断穿插在家庭和社会之间,而有的人甚至因为精疲力尽而不得不去掉爱情或家庭这个选项。但我私以为,就算是一个无业游民或流浪汉,也都需要有暂时抽离生活的“本能”,去审视我们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也就是汉文化,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好好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