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宠御厨小娇妻_作者:一半西瓜(680)

2018-01-24 一半西瓜

  食园这里这么温暖,猫猫狗狗这么温顺,小姐姐的笑容这么贴心,每天吃不完的小零食、日日管饱的肉和米饭,真是此去三千里,再无食园烟火气。

  汪令雪在这儿住了一阵子,人也跟着略微发福了一些些,他上了年纪,身体代谢没有年轻人快,表现地更为明显,脸皮子都跟着绷了起来。

  原本儒雅非常的一位老大叔,活生生愣是在食园被养出了一丝油腻的味道。

  连盼在门口送别,汪令雪望着食园门口的牌匾感叹道,“去新疆也好,顺便减个肥……”

  连盼闻言,顿时哭笑不得。

  谁说老年人不爱美的?老年人为了保持身材,也真的是满拼的。

  《中华有味》的摄制组分三拨进行,汪令雪和可可在食园拍的时候,还有另外两队人马也在其他地方同步进行拍摄。

  现在可可一行人要前往新疆,其余的几拨人基本也都要跟着换地方了。

  可可在美国学的编导,行事作风也都比较偏西化,《中华有味》采用的是月播模式,一月播一期,一三到五集不等,每集三十分钟,随时根据观众的反馈调整拍摄计划。

  第一期的主题是三餐。

  早餐是摄制团队在西安拍的,全是小吃的天下,重点跟踪了汪令雪曾经吃过非常赞赏的一家包子馆和一家面馆,同步和广州团队拍摄的广式早茶剪辑到了一起。

  午餐是在食园拍的,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冬日家常菜。

  晚餐的团队是在北京拍的,和广州汪令雪的一个老饕好友的拍摄内容剪到了一起。

  摄制组效率很高,一边拍一边剪,一个月后,《中华有味》的网络版就在网上播出了。

  凭汪令雪“南汪”的美食泰斗身份,各大网站纷纷都打出了横幅推荐。

  汪令雪自己也发了微博进行宣传:

  汪令雪V:写了这么多“吃”,今天可以看看“吃”,小成本,没什么大制作,就是聊聊一日三餐。

  后面跟着放了一个链接。

  连盼迅速也转发了这条微博。

  播出的时间是在深夜十二点,连盼卡着点转发微博的时候,毛毛跟豆豆都睡了,微博上的人寥寥无几,只有几个人跟着在下面留言。

  飞球球:@连小厨,汪老拍电影了?御厨你是主演吗?

  小星星:刷片子前日常打卡,舔屏预备时!☆_☆

  中华小当家:真人版食神?不说了,我先去刷片子~

  走卫视审播流程太慢,汪令雪也不是讲究繁文缛节的人,其实他在权贵圈里好友不少,真想把这片子推到Y视去也不是难事,不过他拍的东西没那么主旋律,汪令雪本人也比较散漫,故而就直接放到了网上。

  夜深了,冬至已过,马上就要过年了,就是一贯温暖如春的J市,入夜后也有了一丝寒气,外面夜深露重,房间里暖暖的,两个豆丁的轻微呼吸声在房里此起彼伏。

  连盼拿着个Ipad,带着耳机,和严易一起,一人一个,两个人都拢在被窝里,一起点开了这部美食纪录片。

  片子的名字很简单——中华有味,四个简单的繁体字,海报上简简单单一张红木桌,一个白瓷碗,一双木筷子,符合汪令雪一贯的审美。

  片子一共三集,第一集,早作听晨鼓;第二集,平淡是为真;第三集,风雪夜归人。

  连盼之前在微信上听可可说是按三餐分的,还以为就是简单分了三餐呢,没想到名字取的这么诗意。

  不过这样也正常,汪令雪本人念是旧私塾,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他江湖地位摆在那里,不仅仅是美食泰斗,也是大文豪来着。

  片子归类是纪录片,不过画面却明显有电影叙事风格,只是原声不多,有人物说话和情节的时候,才会放原声出来,其余时刻多半都是轻柔的背景音乐和配音。

  配音老师请的是汪令雪的好友,国家一级配音员佟文华先生,老先生音质醇厚,如同老酒,配上缓缓倾泻而出的木扬琴,让人心神舒畅,听着极为舒服。

  连盼嘴角忍不住微微弯了弯,汪老牛啊,这声音,简直都快赶上严易的低音炮了。

  当然了,严易的声音要比佟文华年轻太多就是了。

  佟文华老先生今年六十岁,是正白旗出生,属于满族里的佟佳氏,后面化姓佟,早年间也是打马遛鸟的人物,可谓是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大约因为年轻时的纨绔经历,他声音听上去颇有些随意,不似那些个Y视大片的背景配音那么严肃正统,听着反而十分亲切,有时配上纪录片里的一些搞笑场景,还颇有些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