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肃说:“这些都是小事,回头让杨恭去买就是了。我和杨恭都喜欢安静,这里环境好才是最重要的。”说着他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于是停了下来,然后试探的问张静娴:“你那两条狼狗能不能匀一条给我?夜里也好有个警戒。”
张静娴心里虽然不舍却更不想拒绝杨肃,于是答应把二狼给他。
两人接下来开始商量应该置办哪些家具,这时远远的传来嘈杂的声音,间或有女人的尖叫。张静娴的神经立刻绷紧,她现在特别不敢听女人的尖叫,那往往意味着又有某种人间惨剧在上演。
杨恭不等杨肃吩咐就已经跑出去查看。张静娴看见他手脚并用三两下就爬上围墙,一个利落的翻身人已经消失在围墙外。
张静娴眨眨眼睛,对杨恭和杨肃的身份愈加好奇起来。她不好直接开口打听,于是就用眼神和表情无言的向杨肃传达疑问。
杨肃读懂了张静娴的意思,他抖了抖《韩非子》封面上的浮沉,背着手,一脸笑意转身出了房间。
张静娴翻了翻白眼却毫无办法。眼看着杨肃在花园里找了个石凳坐下看书,张静娴忽然想到她第一次看见杨肃的那个黄昏。
今天,依然是黄昏时分,他依然是一个人独坐树下。一窗之隔的这个人身上没有任何变化,可是张静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先不说年龄和婚姻的巨大差距,只说半年前还是张家七小姐的张静娴在面对杨肃时除了面红耳赤之外尚且不敢有任何想法,更何况她如今家破人亡。
忙于收拾屋子的玉函一抬头,发现自家小姐手扶窗棂痴痴的望着窗外花园,周身笼罩着浓浓的忧伤和失落,哪怕天边火烧云的红光也穿越不透这厚重的情愫。
幸好杨恭回来打破了张静娴的情绪。
杨恭仍然是翻墙回来,看来他已经找到适合他的出入捷径,如果不出意外,今后的日子将很难在“门口”看见他。
杨恭伏在杨肃耳边悄悄汇报自己打探的情报。平素那么一个大大咧咧性格的人,说话时竟然不忘用手挡住嘴。
“出我嘴,入你耳。”张静娴读懂了杨恭和杨肃的肢体语言,为了表示避嫌她特意后退两步与窗边拉开一点距离。
花园里的杨恭和杨肃不知道张静娴听力比一般人灵敏,即便杨恭事先用手遮挡,奈何他俩人位于上风处而张静娴位于下风口。她的耳朵敏锐的捕捉到了“皇帝”和“赤塔”两个词。
“赤塔”是什么她不知道,但是当“皇帝”两个字落进耳朵里时张静娴的心脏“扑通扑通”狂跳不停,这两个字在中国人心中所代表的分量实在难以用语言准确形容。
前清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被日本人哄骗到了东北成立满洲国,但是他大部分时间住在奉天的皇宫里。如今日本战败撤退、苏联人进城,皇帝溥仪怎么办?他是日本人扶植的皇帝不是俄罗斯人。
张静娴强行收起自己的好奇心,装作若无其事的离开窗边帮玉函整理地上的书籍。
当夕阳落山、室内光线迅速暗下时,杨肃推门走进来。他笑着感谢张静娴和玉函,说过两天请俩人下馆子。
张静娴刚刚偷听了人家的机密对话,因此心中有鬼眼睛不敢像以前似的看杨肃,借着室内昏暗的光线躲避起来,脸上则仍然带着笑嘴里说着客气的推辞,然后就带着玉函匆匆离开。
杨肃看着张静娴略显匆忙的背影心中纳闷,不知道自己何时又惹了这个小姑娘不高兴。
杨恭进屋来问:“少爷,连张床都没有,晚上怎么睡觉啊?”
杨肃反问:“你还想睡觉?今晚才是第一次行动,不去现场看着哪能放心得下?”
杨恭说:“我去就行了,您睡您的。”他说着视线扫视了一下门外,然后才又接着说,“他们都是多年的老人了,又是按照咱们的计划行事,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尤其是市长已经接受了孔先生的建议……”
杨肃摇头打断杨恭的话:“不能大意。苏联人的数量和武器比咱们预想的多,城里还混进来大量□□。再说那些个老油条,平日没事欺负老百姓一个顶俩,一旦遇上硬家伙跑的比谁都快,怎么能完全指望他们?如果不趁苏联人和□□立足未稳抓紧时间采取行动,以后会越来越困难。”
杨恭说:“您放心,我一定紧盯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