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世家的女人们_作者:张氏春红【上部完结】(9)

2018-01-09 张氏春红

  从那以后,张静娴发现老太太晚上念佛的时间长了一刻钟,态度也认真了些,虽说距离“虔诚”的程度还远,但已经比以前敷衍了事、做表面功夫强很多。

  母以子贵的婉莲堂小姐和冬梅被接回了二房。二奶奶做主纳了堂小姐为妾,冬梅则继续挺着肚子服侍二奶奶。

  堂小姐进了张家,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这个好消息仅针对三少爷和三少奶奶而言,那就是城南又新开了一家赌坊,专门玩麻将。

  这个消息让三少爷和三少奶奶坐不住了。这俩人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一天不打就手痒痒,如今听说开了新赌坊更是连心里也一起痒痒起来。于是两人揣着银子欢天喜地带志气满满的出门去。

  两天后,三少奶奶蓬头垢面的一个人回来了,回到翻箱倒柜一通好找,终于被她找到一张契约,揣进怀里又急火火的出去了。

  老太太得知消息时三少奶奶和三少爷已经把手里的生药铺子贡献给了赌场。老太太气的险些没背过去:大儿子混账不过是花几个银子玩儿人;二儿子混账不过是花点银子玩儿烟;这俩人不管怎么玩儿好歹还有点脑子,知道要把生钱的营生攥在手里看住了。可是三儿子就实在是个没脑子的,哪有把家里的聚宝盆输出去的?有了生药铺子就有了进账,有了进账才能有钱继续玩牌,可是那对混账夫妻竟然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

  老太太一气之下让人把两夫妻捆了关祠堂。同时又让人带着钱去赌坊希望把铺子赎回来。

  赌坊说三少爷的铺子是输给了日本人,不是输给了赌坊。管家没办法,一面四处找赢了铺子的日本人一面守在药铺里,想要守株待兔。株是守对了,兔也等到了,可惜管家不是狐狸也不是狼,在这只“巨兔”面前管家只是一把青菜。因为巨兔是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奉天维持会” 的翻译官。必须说明的是这个翻译官是朝鲜人不是日本人。

  日伪时期的奉天城所有人分成四等——第一等当然是日本人,第二等是朝鲜人,第三等是东北本地人,第四等是“中国人”。这里的“中国人”是指日占领后进入东三省的中国人。

  老太太是个有办法的,她知道对方是朝鲜人之后就让管家再次带上银子去找当初和大爷争戏子的日本小队长的大哥。

  管家找到人之后双手把银子奉上,然后说明来意。日本小队长的大哥说他可以管一管,但是银子不够。管家立刻回家再次取钱。

  三天后,铺子重新回到了张家人手里。但是张老太太还没完,她决心要在自己死之前好好教训教训这两个“没脑子的混账”。

  老太太把张静娴身边一个丫头叫秋月的赏给了三少爷做妾。这件事让三少奶奶彻底卧床不起。

  所以老太太用来敲打三少奶奶其实是用了一文一武两招。

  婆媳是天敌这现象从古至今都没变过。明明犯错的是两个人,老太太在关祠堂饿肚子这件事上一视同仁,但是紧接着却只敲打儿媳妇而让儿子得了个美人。偏心偏的都偏到后背上去了。

  张静娴包括后来的梅香,对于第一代张老太太给三少爷纳妾的这个决定始终想不透用意:丫鬟辈分随主人而定,老太太身边的丫鬟与张家三位少爷平辈,张静娴身边的丫鬟秋月虽说比主人大几岁,但是因为伺候的是张静娴所以在辈分上撑死了也只能与张静娴齐平。老太太这么做相当于把“女儿辈”赏给了“老子辈”的做妾,这从规矩礼法上说算是乱了纲常。

  不过,张静娴和梅香一致认为三少奶奶的病与辈分无关。张静娴和梅香两个聪明人费劲几十年都没想明白的事,三少奶奶那点可怜的脑细胞就更没法看了,她哪里会注意什么辈分高低,她在意的是老太太吩咐以后三房的帐交由张静娴管。

  三少奶奶躺在床上越想越气:当初还是我把她从那个只知道向土地要吃食的家里抱回来,要不是我挑中了她,她现在就只配蹲在鸡笼子前面闻鸡粪,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就敢把自己的丫头送给老爹做小,她这是要借着老太太的势接管二房,以后好骑到我头上作威作福!

  思想决定行为。偏激的思想必然导致偏激的行为。

  三少奶奶把她在婆婆面前受的刁难变相转嫁到张静娴头上,演变到后来成了仇视。不管大大小小什么场合,她总要明朝暗讽张静娴几句。张静娴虽然嘴上话少,但是心里却比谁都明白。她从此再也没踏进二房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