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珍见那奶奶摇摇头“造孽啊——”
“姑娘,孽缘啊,那孩子在哭泣,趴在你的怀里,哭个不停。”
曲珍手下顿住。
“是一段孽缘啊,你与孩子、与孩子的父亲,都是造孽啊——”
曲珍将刚挑好的荸荠又扔了回去,擦了擦手“谢谢您。”
她回去,吴南邶正与人交谈,曲珍过去依着他。
吴南邶拍拍她的脸,问“怎么了?”
曲珍摇摇头。
二十分钟后车子修好,曲珍上车的时候透过窗子发现那位奶奶站起身,佝偻着背仍是在看她。
曲珍别过头去,将脑袋埋在吴南邶的肩上“我困了,想睡一会儿。”
到何家村的时候已经是临近黄昏,各家早就开伙,这会儿吃完饭都坐在院子里头喝点茶,挨家挨户串门聊天或者打牌。
吴南邶带着曲珍进村的时候好几户都见着了,笑着跟他打招呼,又见他带着个女人穿得秋黄枯叶色质地考究的纱裙,白嫩嫩的一截手臂挎着吴南邶的臂弯。
老乡有些尴尬,装看不到边上那人,只跟吴南邶说些话,等到人走了就拉过边上人揶揄“你瞧瞧你瞧瞧,娃子去了城里就变了!”
陕北人们喜欢管女人叫女子,带着些口音,这天算是有话题了,人都不知道曲珍叫什么,一口一个女子女子的,讲到星星都落了。
吴南邶带曲珍进了屋,天黑得快,不出二十分钟就暗了下来,吴南邶见外屋放着两捆柴火,想着也不必大费周章,天气已经热了,家里的灶联通着火炕,要是做饭炕也就会很热,吴南邶将曲珍安置好,说出去买点东西凑合吃一口。
在食杂店的时候正好遇到黄大夫,黄大夫笑着看他“怎么一个月回来两趟啊,北京的工作不忙?”
吴南邶索性给他递根烟聊了会儿,吴南邶没进来前黄大夫正跟店老板抱怨着烦心事,村里受政府扶持开了个正规的诊所,他小姨子接他的班给人瞧病,主营的还是中医。
这中医就讲究了些,药匣子贴了桃木的标签,政府的经费将将够用给刻了十数个牌子,但没成想药品总是经常换,小姨子就换成了红底黑字的简易手写标签,怎奈前来抓药看病的人总是笑话她字写得难看,小姨子脸皮儿薄,挨处打听谁的字好看些,可村里的人都是些大老粗,上了五十的没几个认字的,年下二十左右的都在外打工端盘子,剩下三十好几识字的几个提笔忘字,字写得跟鸡爪子扒拉似的,小姨子正犯愁。
黄大夫见着吴南邶就跟见着救星似的,把这事跟他说了下没成想吴南邶一口答应。
买了两桶面回去煮了,把这事也跟曲珍说了声,说明天带她村里逛逛。
他们吃完面在那张炕上做*爱,不分黑天白日,没日没夜,俩人已经非常契合,知晓彼此每一寸敏感。
村子里的住户密集,想是这样的寂静夜里断续的呻*吟也被路人听去了不少,一脸鄙视得路过院墙外面,却不自觉地趴着墙根听,听到最后人也燥了汗也卸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对儿新婚夫妇欲求不满,知道的人却啧啧称道自觉不妥第二日还要以讹传讹。
山中升起白雾,寥寥炊烟混合着却又很快消散,犬吠打断声声音浪,曲珍完全投入难得主动,搞得吴南邶亢奋着需求极大,不休到天明才彼此满足。
太多次,身体的熟悉让彼此异常信任,谢绝了那些防范措施只为了最原始的交合,仿佛要做到地老天荒榨干彼此的情。欲与羞臊。
第二天中午过后才起身去诊所,黄大夫已经等候多时,给吴南邶介绍认识了小姨子小秋,小秋见吴南邶话不多,边上还跟着个女人,一直伫立在门口的红色宣纸边上看着上面写的公告。
吴南邶坐下开始写墨笔字,方正的小楷,一笔一划笔锋雄劲,小秋赞叹了几句,边上有来瞧病的也围观着看,村里人好事者居多,曲珍不是个拎不清的,她知道那些闲言碎语虽未听到但察言观色他人神态也略知一二,此刻保持距离没进门,她内心坦然只欣赏得看着低头专注的吴南邶。
诊所的院子里有一棵李子树,枝叶茂密,她站在树下听着鸟叫声,不多时小秋出来站在她边上。
“嫂子怎么不进去坐坐,外面日头毒。”
“里面太冷了,晒晒太阳也好。”
小秋顺着她的视线向上看“人都说这树不吉利,有老讲儿:李子树下噎死人。在诊所这地方忌讳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