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了一觉冷静下来了,栾也没拆那些大大小小的袋子,在窗台边抽了支烟,才从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绪里抽离出来,隐约开始有点后悔。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和一群完全不认识的人去徒步……
每个字听起来都让他有种马上鸽了樊青的冲动。
那为什么会答应呢?
可能是因为脑海里不注意就出现的柏明川的话,让他有时候会生出一点稍纵即逝的
抗争欲。
但好像自己是徒步还是在房间里睡两天,对于自己和别人来说都差不多。
突然发作的高昂情绪混合着紧接着冒出来强烈的逃避情绪,交错发作的时候有点像人格分裂。
栾也叹了口气,拿起手机,点开樊青的聊天框。页面还停留在自己发的名字上。
怎么拒绝,生病,有事,还是直接说今天兴致勃勃买完装备回来以后突然不想去了?
对方估计觉得自己有病。
他犹豫了一下,先点开了樊青的朋友圈。
他都准备迎接一片空白了,结果扑面而来的是一长串图片。
这么一个青春年少爱装忧郁的年纪,樊青的朋友圈居然不是三天可见,内容还挺丰富。文字依然很少,但图片非常多,隔两三天就会发几张,大多都是山野,花草,湖泊,还有几张松鼠,以及挺漂亮但不知道名字的鸟。
应该是徒步时拍的,每次发图配文都是日期和地点。
1.20 雨崩。
2.01 阿布吉措。
2.05 苍山。
……
栾也一张一张划过去,专业的角度来看,有些图构图光线并不完美,但能感受到扑面而来自然的生命力。
看到一半樊青消息跳出来的时候,栾也吓了一跳,差点以为自己不小心点了个赞被逮住了。
大清早偷窥被人朋友圈。
但对方只是发了个时间。
樊青:后天早上七点出发。
樊青:新买的登山鞋这两天最好磨合一下。
栾也盯着看了三分钟,最后还是回了个好。
进山那天是个晴天,最后敲定早上七点出发。栾也提前十分钟出了巷子在路边等。
除了那天进市里买的装备,他还是带上了相机。一支烟抽完,蒙蒙亮的天色里,樊青的白色小商务已经出现在路尽头。
栾也看了一眼,七点整,挺准时。
车停在了自己身边,栾也看了一眼,后座已经坐了一群人,正在语气兴奋地聊天。看起来气氛还行。
他打开了副驾驶的门坐了上去。
一路开车到了营地,接下来的路车上不去,得徒步上山,晚上在山里定好的民宿住一晚。民宿对面就是雪山,第二天看完了日照金山,再从另一条路下山返回这儿。
樊青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一群人开始跟着他进山。
这时候太阳刚刚出来,日光迷蒙,山里还有淡淡的雾,笼罩着漫山遍野浓郁得化不开的绿色。风景非常好,路线也好走,一看就是新手村徒步线路。
栾也把拉链拉上,身后四个人正在叽叽喳喳讨论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景色。
三女一男,很年轻,听对话应该是放假的大学生,对一切都很新奇,一路上经常停下来拍照,还问了樊青很多山里问题。
不认识的动物和植物,路上别人留下的标记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能看到日照金山,在山里迷路怎么办……
年轻人的求知欲,栾也在心里感慨了一下。
但更让他感慨的是,樊青虽然话不多,但居然都能回答得上来。
和那天在市里帮自己挑徒步装备一样,非常专业。
问到最后,估计是觉得这个向导挺厉害,看起来又太年轻,其中一个女生还问了一下年龄。
樊青答:“马上十九。”
栾也看他一眼。
马上十九,那就是十八——栾也有点想笑。
可能觉得这么介绍自己显得大一点儿。
女生“啊”了一下,估计还是觉得他挺小。
“我十六岁就当向导了。”樊青没回头,“家就在山里。”
他今天穿了一套黑色的冲锋衣,袖口裤腿都束好,整个人身材挺拔,看起来比平时成熟不少。
女生放心了,竖了个大拇指,真心实意道:“真牛。”
刚开始在车上估计因为刚见面,还有些尴尬,几个人没怎么和栾也交流,现在一起走了一段路,气氛好了很多,开始主动和他搭话。
“我们还以为约不到人了呢。”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女生笑着说,“没想到还能遇到帅哥拼团,好幸运。”
“帅哥你哪人啊?”
“……叫我栾也就行。”栾也说完才回答上一个问题,“杭州人。”
“我们去年也去杭州玩了。”对方立刻兴奋起来,“特别美。”
栾也笑了笑没说话。
去年,那比他好点。
他都好几年没去过杭州了。
唯一一个男生指了指他的相机:“哥们,专业的啊。”
“拍着玩儿。”栾也说。
“中途能不能帮我们拍几张照啊。”其中一个女生说,“我们没带相机。”
“不太行。”栾也说。
他拒绝得太快,樊青没忍住回头看了他一眼。
栾也脸上还带着笑,语气很随意,听起来很有礼貌。
“我这个是风光相机,拍人像不好看,肯定不如你们自己拍的。”
他都这么说了,对方自然不会纠缠。“啊”了一声表示了解,转而又说起别的。
路程过半,山里的雾已经散得一干二净。高海拔和长时间的行走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只剩下了喘息声和脚步声。
栾也在看了一眼前面的樊青。
比起他们对方的气息明显要平和很多,看起来并不觉得疲惫。还会有意识的控制速度,发现他们落后,会放缓脚步等一等,让他们调整。
太阳越来越高,穿过林区进入草甸,路段开始变低。转过一个山谷,蓝与绿铺天盖地,交织着朝眼前压过来。
四周山野丰饶,野生的杜鹃花开得正好。山坡下面是一个小小的湖泊。湖水和天空一样蓝得刺目。湖边堆着玛尼堆,上面挂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风中摇曳。
“草甸湖。”樊青回头简短的介绍了几句,“可以在这儿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
风景使人满血复活,一群人顾不上吃东西,尖叫着奔向湖边,窜来窜去开始拍照留念。
风景太好,栾也同样拿出了相机。
拍了几张,樊青就知道他不是自己口中所说的“拍着玩儿。”
对方拍照的样子非常专业。拍两张之后栾也会低头调整相机的参数,动作很熟练。有时候估计是对照片不太满意,对方会稍微皱一下眉头,重新调整。
不过栾也也没拍多久,大概五六分钟后,他就放下了相机,转头朝樊青看过来。
目光对视后,栾也问:“你走这条线路走过多少次?”
“二三十次了吧。”樊青回忆了几秒,“一般带新手都会走这一条,安全。”
“那这种景色你应该已经看麻木了吧。”栾也说,“会不会觉得拍照的人有点傻?”
以前他去很多地方拍照的时候,当地人也会开玩笑说栾也拍照的地方他们都快看吐了,不明白千里迢迢来拍摄有什么意义。
没有意义。
栾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但没想到樊青摇摇头,表情和语气像是草甸缓和的风。
“我之前接过很多像他们这样——”樊青指了指底下围着湖疯跑尖叫的大学生。“非常开心的。”
栾也笑了笑。
“也有人在这儿求婚,有人在这儿吵架。还有人一到这儿就开始哭,因为旅游前分手了。”樊青接着说。
“每一秒钟,每一个人,心情不一样,风景也不一样。”
“不管哪种情绪都有意义,没有人会觉得傻。”樊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