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晨远知道余寻光是在担心过审问题,他惊喜于余寻光的感知,更想赞美他对剧本的理解能力。可他又觉得余寻光能做到这些是理所应当的,他是一位如此优秀的演员。
他直言道:“不仅白,还很红。”
余寻光便笑了:“那就没问题。”
不一定要伟光正,但是大是大非上绝对不能歪。
其实余寻光刚才那句话不仅是在评价苗连凯,也是在点武晨远。
他不希望小武去走凌爽的老路。
合上剧本,余寻光一巴掌拍在封页上,“想演。”
毫无疑问,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剧本,兰玉修也完全是他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角色。
见他认可,武晨远终于松了一口气。潘泽永也笑了起来,“那我们大致聊一下?”
要想组建一个剧组,可没那么容易。
拍摄计划当然还是要等到下半年的9月份左右,这回确定了一些细节,其余的也不需要余寻光操心,他回去后便开始琢磨自己的东西。
12月,部分学校刚进行完期中考试,中传也差不多。余寻光和系主任联系好了,这段时间回中传蹭课。
他拿到了表演系和导演系的课表,还有摄影与传媒学院的。他合理安排,请老师帮忙从中选择更能帮到自己的课程,忙忙碌碌,重新过上了学生时代的生活。
这段时间他在校园里出没频繁,几乎每天都有学生拿手机拍他。不上来打扰的话,余寻光也没有去特意阻止,只是平日在行走时脚步愈快。很多人往往相机刚打开,余寻光就已经消失在转弯处,他们举着手机只能拍到一个不太明显的背影。有些学生甚至暗地里吐槽:余寻光躲避镜头的功夫跟什么规则怪谈一样,是只有运气超强的人才能触发幸运数值,拍到他的正脸和全身。
大家都是传媒学院的学生,不会有人特意把东西往网上发,哪怕有几个“漏网之鱼”也造成不了太大影响。毕竟回去读书又不是什么坏事,国内观众对于愿意精进自己技术的演员都是宽容的。
余寻光这段时间参加讲座、论坛,年底又去开了一两次会。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了12月,来到了新年。
又是一年假期,《辰起时》开始宣传。这部剧的首播时间毫无意外定在寒假期间的央一黄金档,用的还是上回《邻里之间》一样的播放模式,电视网站双平台。这回的网播权被云酷高价买去,二轮播放权倒是被湘南电视台和粤省电视台购得。徽省电视台资金不够,只能委屈地等三轮播放权开卖。
在为《辰起时》宣传期间,余寻光也顺便重新接受了孔思益时隔6年的第二次访谈。
第195章 再临《与你有约》
余寻光再一次来到《与你有约》的舞台, 还未在演播厅的沙发上坐下,孔思益就笑着向他伸出了手,“好久不见。”
为了加强那种生疏感, 保持距离, 余寻光到了这边之后是没有跟孔思益见过面的。所以现在余寻光和她真的算是——
“好久不见。”余寻光握住后,后退一步坐下。
他感觉后背有些空,回头瞄了一眼,将两个抱枕垒起来撑住后背。
孔思益看人时仍旧是那种打量的目光,“感觉这回和几年前见你有很大的差别。”
余寻光笑, “是吗?我刚才还对你想说这句话。”
孔思益也笑, “你也觉得我有变化?”
真诚的语言能够了解人,他们曾经有过那么深入的交流, 所以有这种老友氛围不算奇怪。
余寻光有一种直觉,“我感觉你好像没有那么锐利了。”
孔思益有一双锐利的眼, “我也觉得你变得更加开朗,温和了。”
余寻光看见桌子上有杯水,那是一杯橙汁。
他望着台下说:“这次我想喝白开水。”
孔思益就笑:“是不是因为这次不紧张了?”
“有吧?哎呀,时间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余寻光正慨叹着,瞥见下面的机器亮了灯,恍然大悟,“哦, 已经开始了是吧?”
“对,”孔思益挺喜欢看到他在自己面前体现出自在,顺势提出问题,“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你很期待你的30岁。现在你已经走完了你的30岁,你还满意吗?”
“我感觉很好。”余寻光把手掌摊开在大腿上滑了两下,很慎重的说出这句话, “我……我有在越来越喜欢自己。”
孔思益问:“你这些年获得了很多奖项,其中有男主奖,有男配奖,有电影还有电视范围内的。你刚才说你自己变得更好,是通过这些奖项得出这个结论的吗?”
余寻光说:“算是一个佐证的手段,但真正来说……不论是奖项还是什么其他的评价,都是外界的人对你的看法。我刚才说的自己变得更好,更喜欢自己,是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孔思益点头,微笑,“我很高兴你能够爱自己。”
余寻光的这句话说得很诚恳,“人一定要好好的爱自己。”
这一次的访谈或许他的粉丝会看,他愿意把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分享出来,把那些好的东西展示出来。现在很多人的心理压力很大,他希望一些有力量的东西能够帮助到别人。
“你是一个会对自己表现出认可的人。”孔思益说完对着台下一笑,“我感觉我们现在就可以结束了。”
余寻光知道她是在开玩笑,在沙发上动了动,换了个坐姿,“不行,你不能让我这么轻松就赚到钱。”
“那我们还是从你的作品谈起吧。”孔思益给导播打了个手势,台上顿时出现电视剧《金满桐庐村》的剧照。
“我们好像上一次就是聊到了这儿。”
再一次看见江瑞安和夏歆,余寻光感慨颇多。
孔思益注意着他的表情,轻声问:“很多观众说,桐庐村的拍摄地三合村是你的心灵之乡。能够说说你为什么那么喜欢这个小乡村吗,只是因为你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
这一回,面对孔思益的直击,余寻光不仅自如,还学会了反问:“你去过这种贫困山村吗?”
孔思益十分坦然的摇头。
余寻光说:“中国文学界的乡土文学不少,但其实还是有很多人没有那种近距离接触到乡土的机会。我是在城区长大的小孩,因为我父母的父母都是市区的,所以我对这一方面也是缺乏的。”
孔思益说:“当初播这部剧的时候,你好像还是回村里和大家一起直播的,那是一种营销手段吗?”
“一种双赢的手段。”余寻光不仅承认,还帮着仔细分析:“电视剧的播放需要噱头,乡村的发展建设也需要得到大众的关注。三合村在播出的时候刚好有建设牡丹园的想法,剧火了之后,因为有这种联动关系,我后来是听说给当地拉来了百万的投资。”
孔思益便明白了,“相当于说桐庐村成就了三合村。”
“我觉得可以这么说。”
“「江瑞安」这个角色好像是你所饰演的角色中被提到率较少的,喜爱他的观众较之其他也没有那么多。你会觉得失落吗?”
余寻光轻笑,“为什么会失落?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喜爱跟很多东西有关联,就算是大众都喜欢的,到了某个人这里可能也会生出讨厌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对我来说,观众对我角色的评价,我更多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我喜欢他就够了,江瑞安他对这种现实的发展满意就够了。”
孔思益听懂了,“你指的是三合村脱贫?”
余寻光点头:“在我看来那是能从桐庐村延续到三合村的理想。”
孔思益说:“也能算是你的成就之一。”
余寻光否了她的说法,“不是我的成就,是……文艺作品本身就应该具有的力量。才多少年呀,城市在倾吞农村……不管事物的什么变化规律,我们作为农业国家,应该需要保护好乡村对不对?”
孔思益听出了其他更多不方便明言的东西。她刚才说的没错,现在的余寻光就是变了。他更自信,更加明朗,也更有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