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看来,简昀和官方是早有渊源。他的身份和贡献,让他接到这些官方资源似乎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他先是接到共青团的邀请,将作为青年代表,为青年大学习录制一期特殊的节目,和全国大学生见面,向他们科普数学的意义。
接着是央视一号频道的访谈,主题就是他既是青年学者,又是偶像的双重人生。
还有不少围绕“NS方程”的各种科普和宣传片。
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一个证书——万人计划证书。
这还是当时简昀攻克NS方程,在普林斯顿昨晚演讲后回到q大,院长和他说起的一件事。
不过后来他在了解了这个难度后,其实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天才。院长和他老师确实可以推荐他参加,但他没有资历这点就是最大的硬伤。
即使后面根据老师的要求填了万人计划的表格,把申请表递了上去,他也没有想到会有结果。
再加上,这种官方评选的事情,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不会快到哪里去。
按理说,万人计划拔尖青年的评选作为人才发展规划里的重大人才工程之一,即使他很特殊,是个例外,但也要按流程走,走下来最起码也得三到五个月。
不过,让简昀没想到的是,两个月不到,遴选通过的文件就下来了,万人计划证书也到他手里了。
这件事情先是被媒体报道,再在网络上发酵。
《东夏青年报》报道中,标题言简意赅,直接点明重点:《青春有我!NS方程攻克者简昀,获“万人计划”拔尖青年荣誉》
接着《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多家官媒都报道了此事,《人民日报》更是给了头版头条。
《人民日报》:《以青春之志,书盛世华章》
虽然没有明写简昀的名字,但是用的照片正是简昀在普林斯顿大学报告厅做报告的那张。
不管是哪一家官媒,都对简昀获得的成就大书特书。
报道里先对NS方程做了一个简短的科普,接着写这个成就的难度,强调简昀的成就多么惊人。
不仅报道了他取得的突破,其中很多用词都在强调他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创新与担当”,《人民日报》更是一点都不避讳,直接将他称之为“青年榜样”。
这些字眼体现了官媒的态度,更是体现了官方对简昀的态度。
这样的报道一出,网络上立刻炸开了锅,就连简昀的粉丝之前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此刻有点懵懵地看着空降热一的热搜。
#简昀入选“万人计划”拔尖青年#
#人民日报称简昀为“新时代青年榜样”#
#多家官媒报道简昀#
【卧槽卧槽卧槽,不懂万人计划的可以去搜一下,保证你搜完后也和我一个反应,只剩下一句卧槽】
【!!!粉丝前来报道,等会,我有点不敢认了,这是我崽吗?啊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21岁的万人计划,这是什么概念啊!!!】
【谢谢提醒,刚刚去搜了回来,这是万人计划里的拔尖人才评选吧?要求上面不是写了一般要取得博士学位吗?换句话说,这个评选的最低门槛是博士,那简昀是怎么获得的啊?!】
【说实话简昀拿到这个证书也不过分,你们可以看一下报道的内容,介绍了ns方程,我之前倒是知道简昀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件事情的意义,看完后才知道简昀的天赋有多牛。这个万人计划说到底是为了人才,学位不能成为天才的的束缚,简昀这么年轻就这么有天赋,特殊人才就值得特殊对待!】
【楼上有句话没说完,东夏有很多博士,但是有几个博士能入选万人计划?而简昀只有一个,说句难听的,除非这两年有大神把黎曼猜想,或者杨米尔斯方程攻克,NS方程这个成就能保简昀直接拿下菲尔兹奖好吗?从这个角度上看,简昀入选万人计划反而是万人计划的荣誉,而不是简昀的荣誉,也就是你们对数学领域了解很少,才觉得万人计划很厉害。】
【会说多说!!!我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粉丝,原来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夸我崽!(记笔记)不过我说怎么崽崽最近多了这么多和官方合作的行程,原来是这样啊!】
【这就是学神的强度吗……恐怖如斯!】
这两个数学界路人的评论直接被简昀的粉丝截图下来,他们看得心里美滋滋,遇到那种跳脚质疑的评论,也不吵不闹了,二话不说直接把这两张图甩出去,重点突出“特殊人才特殊对待”和“入选万人计划是万人计划的荣誉”,直把那些人给噎住了。
他们憋了半天才憋出来一句:“哼,有一张嘴这话谁不会说啊,你们当粉丝的还没有别人了解自家偶像,简直丢人。”
粉丝们也不气了,心情都明媚了。
【害,这可不是我们说的,这是真·业内说的哦~】
【你们要是想吹你担的成就,倒是吹啊,我们听着呢~嘻嘻,等你们什么时候拿个“拔尖青年”,哦,不,这个对你们难度太大了,那就……上个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再说吧~】
和简昀的粉丝吵的群体正是TRY7的粉丝,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两家从“暗戳戳”不对付,直接转成了明面上的不对付。
8.21除了是OZ7的三周年演唱会之外,还是TRY7的出道专演唱会。但是和OZ7的盛大不同,TRY7的演唱会在网上就是公司买了几个热搜,可能在关注男团的人中间有点热度,网上几乎没有什么水花。
这样一来,两家本就互相不爽,现在就更不爽了。
不过,从实力上来说,TRY7的粉丝不管从体量还是团结度都比不上OZ7,但偏偏这群人又特别爱挑事,什么事情都喜欢上去凑一下热闹,如果能踩一脚OZ7就更好了,让OZ7的粉丝烦不胜烦。
也就是他们比较讲素质,要不是怕闹大了对自担影响不好,他们真想给这些人一拳。
但是,在自家全面占优的情况下,逗逗踹(TRY7黑称)粉也挺好玩的,尤其是看他们跳脚,简昀的粉丝就越开心。
只是,简昀粉丝的开心并没有持续多久。
9月2日,恰逢特殊纪念日前夕,羲和仿星器项目所再传捷报!
前不久官方发布会宣布:得益于工程师团队对核心控制系统集成框架的深入攻关,系统得到了全面的优化,协调性和稳定性实现新的飞跃。羲和仿星器内部子系统运行效率取得了实质性的提升。
再加上新获得的第一壁材料直接减少了损耗,从而使得风险进一步降低。
两相叠加起来,羲和仿星器的进步可以预见。
于是,在获得批准后,羲和仿星器项目组于9月1日启动了新一轮的点火试验,结果却远超他们的预期:
磁约束时间从75分钟,直接突破至100分钟!!!
这个结果比实验开始前大家想象得还要强!
这个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引起热议,直登榜首。
媒体纷纷用“历史性跨越”“新的里程碑”等词报道此事,将这项技术突破视作对重大纪念日的献礼。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并不只是喝彩,还有很多的质疑。
东夏在仿星器项目上短短时间又有了如此重大的突破,引起了非常多外国媒体的关注。
很快,有外媒发文质疑。
《东夏磁约束时间从75分钟突破至100分钟,是确有其事?还是弄虚作假?》
报道对东夏近几年来“羲和仿星器”和“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关注,指出东夏在托卡马克装置上领先优势的情况下,突然转向对仿星器的研究,才过了三年时间,便频繁宣称技术突破,但从未对外披露完整的实验数据。他们认定这种情况不符合常理。
其中还引用了一位核聚变领域专家在相关论坛上的评论:“目前我们尚未看到足以支持任何仿星器磁约束时间到100分钟的数据,要实现这一实验时间,必须建立一个能够精准预测等离子体湍流的参数模型,并配套高效稳定的核心控制系统,这样才能确保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运作。
另外,长时间的实验势必会导致对第一壁材料的损耗,而从目前现有的材料来看,并不能支撑100分钟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