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女尊]锄下有火_作者:孢子叶球(111)

2018-01-02 孢子叶球

  从阶级划分上看,三十个委员里多数都是贫雇农,但也有四个是中农③,还有一个是村里的铁匠丁福多,严格来说她并不能算是农民,而应该是农村的手工业者。只不过由于她的生活水平也实在不高,平时没有活儿只能靠那三亩多地糊口,有活儿的时候也顶多是和下中农相当。会员们投票给她,主要是因为她从抗日时期就帮民兵队免费打武器,而且她打铁器时对于对地主和富农多要价,而对穷人少要价。

  注释:

  ①《翻身》第147页。

  ②由此可见,农会的会费非常低,只是象征性的。当时的农会基本没有所谓的经费,一切活动都是由会员自愿组织和参与,农会也无法产生真正的脱产干部。

  ③这里说的是在第二次分地之前的阶级划分,在第二次分地之后丘阳已经没有雇农了。

  作者有话要说:  科目二的第一天,觉得自己可以直接起飞了_(:з」∠)_

  (以及终于知道教练是真的会说“你想飞啊”的)

  ☆、第七十三章:激进

  农会组织起来之后的第一次大会,就是讨论“清算”的问题。

  村公所原本的想法,只是把那些地主的财产按需分给贫雇农们,让大家都能达到一个能够养家糊口的生活水平。然而农会会员们并不满足于此,按照欠什么还什么的逻辑,这些地主们把财产还给平民,只是还了高利贷不合理的利率和多收的地租这部分,但他们之前还直接或间接地害死了好多人的家人、亲戚和朋友,这些会员们要求杀人偿命。

  村公所的一部分干部们极力阻止这件事儿的发生。

  在大会的休息时间,张兴满连忙去劝说农会中几个激进的委员要“一码归一码”:地主无论是多收地租、放高利贷还是指使民团打死人,都是“封建社会的黑暗”,这并不是地主本人的邪恶。而要收回地主的那些剥削得来的财产,也不是为了惩罚地主,而是要让他们以后自食其力地生活。因此,是不存在“杀人偿命”这回事儿的,杀人的不是地主,而是封建制度。

  但是没几个人能听得下去这番说辞。甚至秋穆怀疑,如果不是大家知道张兴满是村里唯一一个参加过红军、受过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的人,恐怕乡亲们都会把她当成被那些地主收买来的说客了。

  李有河也想去为此做些努力,她找到那些被地主们直接或间接迫害致死的人的家属,劝说他们放弃对地主“偿命”的要求。李有河平时在村里就和乡亲们相熟,人们都好心劝她不要多管这闲事儿。他们认为无论杀人偿命还是不偿命,都是那些受害者的家属和那些地主之间的事儿,她李有河没有权力干涉别人的私事儿。

  这种说法让李有河感到很着急,她忍不住对那些人说道:“不管怎么说,我是治安主任,我得维护村里的治安。如果没有治安主任和民兵队的允许,农会不能就这么决定要处决二十七个人!”

  她的这番话非但没有让农会会员们“清醒”,反而激怒了许多人。有好些之前和村公所一些干部有个人矛盾的人站起来说:“你凭什么这么说?村公所的权力是谁给的?如果你当治安主任不是为了群众,那你也不要当了!”

  农会里有个姑娘大概是之前就和李有河有矛盾,借此机会推了她一把。李有河被推了个猝不及防,往后退了两步,绊在一口井的轱辘①上摔了一跤。旁边几个刚才还在和别人讨论应当给地主什么刑罚的民兵队员见到此状,立刻站起来要把那个推李有河的姑娘按倒。

  秋穆连忙拦在那个姑娘身前,对这几个民兵队员说道:“行了、行了!不关你们的事儿!”

  “我没事儿。”李有河站起身,不忿儿地瞪了那个推她的姑娘一眼,又想要对那些坚持要处决地主的农会会员们说些什么,却被秋穆拉到了一边儿。

  “行了,你这是干什么,有河?”秋穆有些无奈地拍了拍她大衣背后的土,“劝劝也就算了,你拿治安主任的名号压群众,这不是找骂吗?”

  “我也是着急了……”李有河捋了一把头发,却又说道,“可不管怎么说,他们都不听。”

  “他们不听,能怎么办呢?”秋穆安慰地说道,“你难不成要强行用自己的意愿,来取代群众的意愿?”

  “唉……”李有河叹了口气,又着急地拽断一根儿棉衣上开了的线头儿,“他们内心里不是那样想的吧,对不对?他们只不过是不明白,该‘偿命’的不是那些地主——所以我得解释清楚啊,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