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女尊]锄下有火_作者:孢子叶球(163)

2018-01-02 孢子叶球

  这次分地结束之后,丘阳村里除了原先的地主之外,已经消除了富农、中农和贫雇农的差别。尽管这次平均下来每人占有的土地仅有六亩六分,略低于解放前中农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七亩三分),但如果按照优、中、劣等地换算土地价值,现在平均每人占有相当于十亩三分五厘劣等地的土地价值,已经高于了解放前中农的水平。这个数据公布出去,谁都得说丘阳的贫雇农已经全部“翻身”了,尽管种地依旧辛苦、技术依旧落后,但人们至少已经都能够维持温饱的生活,不必受到地主、富农的牵制了。

  而即使是解放前的中农,在清算运动中也得到了好处。那些从地主、富农家找出的“剩余财物”大部分被分给了家里短缺的群众,之前受到地、富分子迫害的中农家庭也得到了相应的补偿。

  另外,村公所也终于从那些富农的粮仓里得到了填补公共支出的粮食,另外还接收了四十一亩之前富农瞒报的土地作为长期的资金来源。由于之前的那些地主现在被惩罚性地剥夺了大部分土地,村公所便可以雇他们来种这些地,也解决了他们的收入来源问题。

  一九四六年的五月即将结束,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这场热烈的土地革命终于成功,一切也都仿佛已经进入了正轨。

  ☆、第一百零六章:动员参军

  然而“仿佛”终究只是“仿佛”。

  一九四六年六月中旬,那张才经历了六个月的停战协议已然成为泡影。尽管丘阳的革命似乎已经取得了成功,但全国的革命却由此进入了武装斗争的白热化阶段。为了支援前线部队,各个解放区都号召青年参军,而共产|党员要起到带头作用。

  这项号召自然也传到了丘阳。为了鼓励青年参军,村公所在村里各处都张贴了宣传标语,并且明确地说明了军属能够得到的优待。

  尽管战争形势前所未有地紧张,却还是有不少年轻人愿意参军。这并不完全是由于她们想要实现怎样的个人英雄主义,而多半儿原因还是受到革命的鼓舞,以及被优待军人和军属的条件所吸引。

  要知道,这可能是丘阳历史上的第一次,参军不再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而成为了一种荣耀。成为解放军战士的姑娘会受到全村人的尊重,由村公所设宴——即使内容只不过也是玉米面儿和普通的青菜——而后敲锣打鼓地欢送着离开村子。而她们的家人也会作为军属受到优待,村公所为此成立了“优属委员会”①,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军属家庭种地,借给军属家庭必要的农具和种子,还会安排富有经验的夫男会会员去照顾军属家庭的孕夫、病人和老人。

  这可能是那些从小吃尽疾苦的贫农姑娘们这辈子最光荣的事儿了。何况不久之前她们分到了地、过上了新的生活,甚至是娶了夫郎、有了自己的孩子,而如果国民党再打回这里,这一切就都要化为泡影。在这种情形下,她们自然是最积极地想要投身军队的人。

  不过也有些群众对于革命的前景呈悲观态度。那些老人,特别是想要参军的姑娘们的老父亲,他们受人压迫、忍气吞声了一辈子都这样活过来了,便有些不愿意去为了自己的权利而冒险抗争,更不想因此而有可能失去自己的女儿。虽然像北山爹这样积极抗争支持革命的老人也不算稀奇,但依旧有人认为和国民党打仗绝不可能胜利,而阻止自家女儿去参军。

  他们甚至由于害怕未来国民党回到丘阳地主、富农又要得势,到时候要来迫害之前清算过他们的人,所以把之前得到的“斗争果实”又偷偷送还给了那些地主②。

  当时还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制止这种行为,因为很多人一面支持革命,一面却也觉得无论如何还是国民党的胜算更大。丘阳距离北平很近,在这儿消息传得并不慢,即使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儿都会知道,国民党有美军的援助,现在已经在准备对解放区的进攻了。

  然而与此同时,村公所依旧在动员村里的年轻人参军。并且丘阳的许多为群众所知的党员都带头参军了。

  虽然原本因为腿伤退伍的张兴满没法回到部队,而王元品也因为年龄缘故不宜去参军,但作为丘阳最早的三个党员之二,李有河与张全尾在解放区的动员下达第一天就报了名。而民兵队里也有至少十个姑娘相继报名,其中有六个都是党员。

  由于少年时期被军阀强征的阴影,秋穆原本对于战争是颇为畏惧的。然而看到其他人都报了名,她也就跟着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