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工作队里就只有九个人,一开始只有秋穆一个“少数派”,而现在已经有三个了。如果林馨玥也被分到这个“少数派”里,那么“少数派”和人数就和原先的“多数派”几乎相等了。他觉得这是挺危险的一件事儿,可是一时间也想不到别的可以替代秋穆的人选。
想来想去,林馨玥觉得反正他也跟秋穆挑明了,不如就破罐儿破摔了吧。而且秋穆这人似乎也没有要拉拢别人反对刘绪峰和杨成林的样子,她这个“少数派”尽管是少数派,但也只不过是意见不同罢了,归根结底没有什么实际危害。
注释:
①带引号的“左”在类似语境下指不切实际的激进思想。
②孟什维克:俄语中的“少数派”。
③这一句是讽刺托洛茨基经常做的事儿。
作者有话要说: 129要命_(:з」∠)_
————————
要命,才拿了个三等奖:(
然而感觉建管学院的《田野》和《山楂树》好棒啊!
真是好听的歌都被别的队唱了,我们落着个游击队,服装还十分low……
据说是有网络直播,丢人都丢到全国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算账
林馨玥打定主意要靠秋穆摆脱开杨成林,就借着一起巡逻的机会跟秋穆商量了一下儿。
秋穆尽管觉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却还是好心提醒道:“你可想好了,这事儿就算是假装的,对你的名誉多少也会有影响。”
“对我的名誉有影响,关你什么事儿呢?”林馨玥觉得她真是磨磨唧唧,有点儿不耐烦地说道,“是你怕对你自己的名誉有影响吧。”
秋穆心说,她这是好心提醒还被当成畏首畏尾,干脆说道:“你非要这么干,那咱们就这么干。你先说说有什么计划吧。”
林馨玥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他的计划。计划虽然挺长,但基本思想只有一个,就是要故意出现在杨成林能看到的地方,装作他俩像是在谈恋爱一样。
秋穆看了半天,说道:“行啊,我基本上是看明白了。你还有更具体一点儿的措施么?”
“没有——随机应变吧,这还需要什么计划?”林馨玥说道,“你不是挺有经验的么?”
秋穆叹了口气,看样子她这下儿真得跟杨成林扛上了。不过她也觉得,既然她都已经被当成“少数派”了,那也不在乎再跟杨成林有什么矛盾。她无论是发表反对意见,还是帮林馨玥演戏,也都没有违反任何党内纪律和社会道德,那就是无可指摘的。
林馨玥的计划设计得简单,执行起来自然也就方便。很快地,其他工作队员们就发现了,秋穆和林馨玥经常成双成对地出现在各种场合。尽管他俩的工作按理来说也没有密切到这个程度,但就偏偏能找到理由在一起活动,也说不上是不务正业。
而在秋穆做高家村维持治安的日常工作的同时,工作队里的“多数派”已经开始了对于高家村党员们的调查。他们必须挨个儿地在工作队员们面前交待在清算地主、富农过程中分得“斗争果实”的情况,只有说得和其他人、和账目完全相符的才能“过关”。
秋穆是很反感这样的事儿的。她觉得他们简直是把高家村的党员当作犯人来对待,对于这些基层干部们真是连一点儿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而且从客观上讲,最开始记账肯定会有疏漏,而党员干部们的记忆也很容易出偏差,这些无法避免的模糊之处,最终都成了工作队手中高家村党员们的把柄。
就像高家村在清算村里的一户大地主时,曾经搜出来过一大块儿红布包着一卷像是古画似的纸,这两样东西在当时被许多群众看到过,但却没有体现在账面上,现在也不知所踪了。之前高家村也没多少人提起过这事儿,可现在却有人在村里宣传,说那卷纸是一幅价值至少一千亩地的古画,用来包它的布也是什么罕见的珍贵布料。这言下之意,就是那些“果实”都被高家村的干部私自据为己有了。
而高家村的干部们呢,要么就是说根本不记得有这两样东西,要么就是尽管记得也讲不出来到底去了哪儿。只有少数几个人能说得出来那块儿布和那张画儿被怎么处理了,可麻烦的是他们说的却还互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