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队员们几乎是认定了高家村的干部们私吞了这幅价值昂贵的古画和用来收藏它的特殊布料,而这事儿传到了高家村的群众那儿,又冒出来了不少人煽乎。
那些到处说干部们私吞“斗争果实”的,多是之前受到了打击而对干部们心生不满的人。有的是因为之前给日本人跑过腿儿,在反奸运动中受了气;有的是因为和地主亲戚关系比较近,帮着藏了东西,结果在清算时被牵连;还有的则是由于宗教信仰原因,而敌视干部们破除迷信的行为①。
原本这些言论是不容易在群众中得到认同的,可现在却也得到了不少响应。“多数派”把这当做是高家村实现了“言论自由”,群众对高家村干部的怨气得到抒发。但秋穆却觉得,之所以群众对于干部们从认可转到否定,恰恰是因为工作队堵住了支持干部那一方的嘴,使得村里言论不自由了。
在普通群众内心里,工作队代表着共产|党,代表着解放区苏维埃。由于共产|党要为人民服务,所以工作队认同哪种观点,就意味着哪种观点是对人民有利的。或者说,即使不支持工作队,最起码也不能反对工作队。这样一来,工作队假使支持哪方,就意味着是禁止了与之相反的一方的言论。
因为要服从组织安排,秋穆不反对工作队审查干部,但她也暗示过她不想直接参与这种审查。而现在秋穆和林馨玥的事儿传开了,考虑到杨成林可能因此和秋穆起矛盾,刘绪峰觉得应该把他俩隔开。却又因为必须得让男干部负责夫男会那一块儿的工作,那多半儿也就只能把秋穆换到算账和审查干部的工作岗位上。
在工作队的例会上,刘绪峰把这事儿提了一下儿。只不过明面儿上说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个人私情,而说的是知识分子干部们可能不了解农村的情况,应该让农村干部多参与到审查的工作中去。
秋穆虽然不想审查高家村的干部,但如果讨论之后其他人都认同这个安排,她也得服从多数。可是这时候杨成林却说道:“我觉得这样也不好。有些话我就明着说了,咱们大家都知道,秋同志并不认同工作队审查高家村干部的工作。让别人做她不认同的事儿,我想还没有这个必要。”
“那你说该怎么办?”工作队员魏向阳说道,“账我们都已经算了四遍了,每一次都能找出新的不对的地方;问他们也啥都问不出来。再算下去有什么用呢?还不如让秋同志来试试,人家至少是丘阳村的财粮主任。”
她这么一说,其他管算账的工作队员们却不服气了:“每一次都找出新的错,说明一次比一次算得更对呀,怎么能说没用?”
刘绪峰也说道:“不能因为遇到了困难就觉得现在做的工作没用。不管换了谁算,账也得算清楚了。”
这样说起来,反倒让人觉得不该把秋穆调去算账。那么就让秋穆继续管村里的治安和其他日常事务算了。可之后又是一番讨论,不知怎么的,竟然得出了奇怪的结论——干脆让她回到她自己的村里去算了。
注释:
①这三种情况均在《翻身》中有具体案例记载。
☆、第一百四十三章:第四个
当然没有让工作队员提前回去的道理,这事儿自然是不了了之。然而,通过这场会议,却让整个工作队的人都明白了一个“事实”:林馨玥真的和秋穆好上了,而秋穆和杨成林的梁子也真的是结下来了。
这个“事实”的前半部分是假的,而后半部分却是真的,总体而言也是利弊各半。
利,是对于林馨玥而言的。他终于是不用担心杨成林会继续追他了——说实在话,他也知道杨成林并不是真的那么喜欢他,而只不过是因为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而因此觉得不甘心而已,说到底是在跟她自己赌气。
而弊,自然就落在了秋穆头上。杨成林原本是跟她自己赌气,这下儿这恼火就全都转移到秋穆身上了。她怎么看秋穆怎么觉得不顺眼:可不是么,林馨玥可是那种之前那么长时间都没在学校里谈过恋爱的男孩儿,结果一到工作队里就被别人勾走了。这能说是林馨玥“不务正业”吗?显然是那个勾|引得他不积极参加工作、成天想着谈恋爱的家伙的错误。
同样地,别的工作队员也隐隐觉得这事儿不好。工作队到农村复查土改,任务是很紧迫的,不是像那些日常工作一样,可以搞八个小时工作、八个小时睡觉还能剩下八个小时谈恋爱。虽说秋穆和林馨玥也没有怎么耽误工作,但他们这样终归让群众看着不好。更别提有的人知道秋穆在她自己的村子里还有别的男人,要是让高家村的群众知道了,那未免也太有损工作队员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