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女尊]锄下有火_作者:孢子叶球(62)

2018-01-02 孢子叶球

  ②此处黑赫鲁晓夫。

  ③精英阶层垄断文化知识,从当时的文盲率可以体现;具体相关理论可参考《第三种猩猩》([美]戴蒙德)。虽然知识分子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但按照比例,多数当时的可称知识分子的人还是持反|动(反|动:反对进步和社会变革,与历史发展潮流反向)思想的。只不过由于前一部分人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留名,而后一部分人很快就被遗忘,故而显得前一部分人数多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  Q:比去西伯利亚种土豆更要命的事儿是什么?

  A:去西伯利亚种玉米。

  ☆、第三十九章:神队友

  秋穆和李有河是一边干活儿一边聊天儿,劳作的强度算不上很大。一开始秋穆没觉得这工作有多困难,只是感到略微有些枯燥乏味,然而等到太阳升起来,地里的气温逐渐爬升,那强烈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烤得她只觉得头发都快焦了。

  在莫斯科的时候,就算夏天最热的日子也没有这么热过。秋穆很快便感觉到汗从她背上流下来,可偏偏正在这干活儿的档儿,李有河还在快速地做着手里的工作,她也不好意思停下来休息。何况秋穆也知道,扒皮晒穗算是轻松的活儿了,等到再过半个月真正收割的时候,肯定要比这累得多。

  好在给玉米穗儿扒皮用不着弯多低的腰,对于脊椎谈不上会有什么损伤。然而秋穆的手扒多了玉米苞片,用力的地方很快就磨得发红、发疼起来。她之前很少做这些重复性活动,手上的茧子也不过是在右手中指有一点儿而已。

  气温蒸得她汗流浃背,阳光晒得她睁不开眼,手上被磨得发红的地方基本上已经麻木了,秋穆后来也没心情再和李有河说话,只是靠着意志力支持自己再继续干下去。不过也有好的地方,那就是她扒皮的速度越来越快了,甚至渐渐地能够和李有河基本持平。

  等到太阳升上了一日之中的最高点,秋穆和李有河已经共同整完了差不多一亩半的地。李有河先整完上午的最后一垄,而后坐在田埂上等着比她稍慢的秋穆扒完最后几个穗子。

  秋穆机械性地扯掉最后一根玉米穗子的苞片,便直接坐在了李有河旁边儿,恨不得直接躺在地上睡过去。

  这种感觉也不能完全说是累。累是有的,然而晒得、热得以及这种机械性重复动作所带来的麻木感却更折磨人。不过麻木过之后,看着身旁绿油油的玉米地,她却又有了一点儿轻松的愉悦感。

  “行啊,秋会计。”李有河笑着说道,“按照这个速度,咱们两三天就能全搞完了。”

  “嗯。”秋穆拉起领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有水么?”

  “没。”李有河说道,“反正咱马上就去吃饭了。”

  秋穆想着是要去村公所吃饭,可又一想到,今天她俩没有到村公所上班,从理论上村公所是不管饭的。她正痛苦地想着还得走三里多地回到李有河家吃饭,突然抬眼一瞧,一个拎着竹篮子的男孩儿的身影正朝她们这边儿走来。

  那男孩儿也梳着麻花辫儿,秋穆以为是秋花香,然而走近了却发现并不是。这个男孩儿的相貌她也有些印象,但却不知道究竟叫什么名字。

  倒是李有河认出了他来,奇怪地嘀咕道:“哎,怎么是丁凤仙?”

  “他不就是那个参加临时选举团的男孩儿?”秋穆也有些好奇。

  李有河想了一点儿便明白了,这个丁凤仙赶在中午的时候到地里来,多半儿还是来找秋穆的。之前李有河总有点儿不愿意让他来找秋穆,或许是因为觉得他都已经说过亲事不好再招惹别人,又或许是觉得他有可能妨碍到秋穆作为村公所干部的工作。

  不过现在她倒是希望丁凤仙多和秋穆接触接触。至少他总比秋花香要好,而且还算是村里积极参加革命的积极分子。不管怎么说,绝对不能让秋花香这样出身的男人独占着村公所的某个干部。

  于是李有河说道:“对,可不就是他嘛。别看是个男孩儿,参加革命倒是挺积极的。”

  秋穆点了点头,也没多想什么,却看到那个叫丁凤仙的男孩子已经走到了她俩面前,把手里的竹篮儿放在了秋穆身旁。

  秋穆有些惊讶,他这是来给她们送午饭的?是村公所派来的?看了一眼地上的竹篮儿,还擦得干干净净的,里面盖着白布,似乎是精心准备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