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丘阳遭遇了一次灾荒,何小花家的地几乎颗粒无收,他母父到地主富农家乞讨却也得不到粮食。何小花刚出生的妹妹因为父亲缺乏奶水而饿死了,他母父怕他也饿死了,只好把他卖给了住在村东面的王老地主。于是之前的何小花,就成了现在的桂圆。
被地主买作丫鬟的男孩子,显然是不能再和别的姑娘有往来的。他们小的时候要在地主家当丫鬟,长大之后则会被当作新郎卖出去——买卖婚姻,这也是农村人得到一个夫郎的主要渠道之一①。因此,桂圆虽然依旧和李福山住在一个村里,却很少能够与她再见面。之前是王高从家,之后的秋云山家,无论在哪户地主家,他们都在他身上加了繁重的工作,压榨他劳动力的同时,也使得他只能被囚禁在院子里,累死累活、挨打挨骂,没有什么自由可言。
而自从民兵队逮捕了秋云山又把她家给抄了,桂圆终于又获得了自由。之前民兵队给他分秋云山家的东西、安排了住处,而现在又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桂圆打心眼儿里感激民兵队。并且也正是因为重新获得了自由,他心中又重新升起了对他的福山姐姐的期望来。
秋花香知道这事儿之后,觉得桂圆从小就受苦受压迫,如此终于翻身了,也应该让他对李福山的爱情得到解放。所以他就把这事儿告诉了秋穆,而秋穆又和李有河讲了,让她去找李福山谈谈。
于是,这条红线儿很快便牵起来了。李福山和桂圆谈起了恋爱,贫农的女儿和地主家的丫鬟能够自由恋爱,这在整个丘阳的历史上恐怕都是头一回。
他俩的好事儿被乡亲们认为是丘阳贫农翻身的一个重大成果。通过自由恋爱,之前没钱买不起新郎的姑娘能够找到心爱的男朋友,而之前在地主家当丫鬟被用作买卖的男孩儿也能够选择他喜欢的人。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分地分东西还更让群众们受到鼓舞。
借着李福山和桂圆的事儿,张兴满也再次向村里的乡亲们强调了:丘阳要废除买卖婚姻,以后不允许任何人到地主或是人牙子那里买夫郎,也不许买小男孩儿当童养郎。
关于这个新规定,最赞同的自然是那些苦于花钱买夫郎的女人们。之前很多人都是为了娶夫郎而借了高利贷,因此失去了自家的土地。另外,大多数年轻男孩儿和小夫郎也很赞同,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是曾经被卖过或是差点儿就被卖了的。然而那些已经当上父亲或者甚至当上了公公的男人却对此不太乐意,没有买卖婚姻就意味着他们没办法给女儿买夫郎了,甚至他们家里已经买来的夫郎也有可能因为买卖婚姻被废除而不愿意老实地在婆家呆下去。
然而不管怎么说,大家都看到了李福山和桂圆的幸福,总体还是对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抱有积极态度的。
在玉米完熟期结束、开始下地收割时,秋穆就对李有河提到了这事儿,不由得感叹道:“福山和桂圆的事儿,对咱们的工作也是一大助力啊。”
李有河用镰刀把玉米杆儿从基部砍断②,让秋穆把玉米连穗带杆儿都堆放在大车上:“真是这样,至少先把买卖婚姻给它废除了。不过我有点儿担心,福山会受影响。”
“受桂圆的影响?”秋穆问道,“桂圆能有啥坏影响?”
“不是这个意思。”李有河却摇了摇头,停下来直起腰休息一会儿,“我是觉得,福山本身性格就老实,她若是成了家,又是在家干活儿又是当民兵队长,这样忙得过来吗?”
秋穆明白,李有河是担心李福山结婚之后两头儿都要顾及,怕她处理不好民兵队的事儿。不过对于这个问题,秋穆却有不同的看法:“我倒觉得这用不着咱们操心。之前兴满有脚伤都能当民兵队长,福山只不过是结婚了,又怎么不能当了?福山是不如兴满想得多,可老实也不是什么缺点吧。”
听她这么说,李有河也点了点头,又弯下腰来继续割玉米杆儿。
收割很累也很晒,不过看着一车一车饱满的玉米穗子连着杆儿一起拉回去,心里觉得再累再麻烦也是值得的。
注释:
①参考《翻身》中的记载。
②将玉米连杆收获,可以促进营养物质从杆内向穗转移,然而带着杆儿的储存方式占用空间较大,并且在湿热环境下有更大的霉变风险。
☆、第四十四章:干部优先
把收下了的玉米穗子连着杆儿晾晒,可以让穗子再稍微长大一点儿,并且收下来的杆儿也不会浪费了,还可以当作牲口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