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女尊]锄下有火_作者:孢子叶球(81)

2018-01-02 孢子叶球

  王元品身为一个已经娶了夫郎的女人,对这种想法予以反驳,并进行了解释:“打夫郎严重的是要算是有罪,可就算打得轻也应该禁止。你们这些年轻人,思想全站在做妻主的这边儿,可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做夫郎的是什么样儿?就算是女人只是不轻不重地打两下儿,做夫郎的敢还手吗?别的地方咱不知道,但在咱们丘阳,男人很少有能打得过女人的。若是允许了在打人方面有绝对优势的一方随便打另一方,那另一方还有什么自由可言呢。”

  她这么说,许多人便能够理解了。民兵队员王无草又举了个例子,说其实这事儿就像是两方有矛盾,一方有是十个人,而另一方只有一个人。不管那十个人出不出手,那一个人都肯定得听十个人的。之前在丘阳,普通群众的个体和那些地主掌控的村吏就是这样的关系。虽说普通农民也有说法上的自由,但一个人总敌不过对方的一群人再加上武器,因此还是要受那一群人的压迫。

  从这个例子想,便很容易地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一个普通农民敌不过勾结在一起的地主、村吏,那么普通群众联合在一起,就能够比那些封建统治阶级更强大。而现在在丘阳,虽然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一起,男人要受女人的欺负,但如果男人能联合在一起,就能够比单个的打人的女人更强大,于是那些打人的女人便不敢再轻易欺负他们了。

  这个主意的好处在于,不用让村公所出面来调解群众家庭的纠纷。村公所的干部毕竟有限,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每家每户,看着那些女人是不是打了夫郎。而真正要消除每家每户的“家长”,还是得由群众自己来做。

  根据张兴满之前在红军里听说的,那些老解放区③都有什么“夫男④联合会”。现在虽然区苏维埃还没说丘阳所在的解放区应该建立这个会,但村公所的干部们觉得可以超前于区里,于是决定成立一个丘阳的夫男联合会,专门来管那些家里女人打夫郎的事儿。

  又有人提出,一般来讲在家里女人发起脾气来还要打孩子,而男人都是护着孩子。男人把他们的孩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因此要想保护男人,就也得保护孩子。而且成年女人打孩子,本身也是不公平的,但小孩子又不懂事儿,难以组成什么“孩子联合会”。所以村公所又决定了,这个“夫男会”顺便地还要管管那些家里女人打孩子的事儿。

  注释:

  ①封建家长制:总体而言就是一家有一个“家长”,家长对其他家庭成员有绝对权威,实行经济、思想等方面的专|制。民国时期,国民党《民法·亲属》中明确规定了“家长”的存在,以此继承并维护了封建等级的秩序。

  ②许多人口流动性较弱的村子都是一村同姓的(当然从外村嫁来的妇女是不同姓的,但她们的姓氏也不可能在村里传下去),直到现在许多偏远地区、交通较为闭塞的农村还是如此。

  ③老解放区:指那些在抗日战争之前就已经解放、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地区。《西行漫记》中对于“老区”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④“夫男”一词在古语中指“丈夫”,本文设定其指代未婚和已婚的男子。

  作者有话要说:  ————(以下是小剧场请勿当真)————

  兴满:咱们要成立夫男联合会,应该让谁当主任①?

  众干部:让秋会计来当好了,那些男人肯定愿意:P

  秋穆:???

  [注释:①根据《翻身》记载,当时妇女会的负责人称作妇女主任。]

  ————(以上是小剧场请勿当真)————

  ☆、第五十三章:劝人自荐

  村公所例会上讨论决定,第二天贴出公示召开群众大会,让全村的男人都参加,来选出夫男联合会的委员和主任。

  而后便散会了,住得近的人三三两两地结伴回家。秋穆原本要和李有河一起回去,突然想到了什么,跟李有河打了个招呼,反而去了村公所的厨房。

  村公所的两个炊事员,何小花已经跟李福山回家了,而秋花香因为住在村公所的缘故,不着急回住处而是到厨房里查看腌的咸菜。

  他小心地把坛子的盖儿掀开一条缝儿,借着傍晚的光亮凑近了看里面的情况。这时候,冷不丁地突然感觉到身侧有人走路带动的风,秋花香吓得手一松,盖儿“啪”地盖回了坛子上面,好在没有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