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泪流_作者:飘无踪(355)

2017-12-20 飘无踪

  我们曾经劝说过母亲,说现在时代不同了,风俗也有所不同,很多人家子女都是有工作的,因此根本就不可能有空在家专门“端饭”。现在,一般人家都是将袋装食品直接供在牌位之前。这样,直到不用“端饭”之时,都无需更换,既省事同时还解决了实质问题。

  此时,母亲的固执就体现了出来。她说什么也不同意如此敷衍父亲。这当中有母亲对父亲的深厚qíng谊的成分在内,当然也与母亲顽固的封建迷信思想有关。按照封建迷信的说法,在供奉先人的时候,一定要上热菜热饭。只有蒸腾而上的热气,才能表明先人们在享用美食。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热气,那么先人也就无法品尝后人所供奉的美食了。

  母亲是个没有文化的人,因此她接触外界信息的途径少得可怜。也正因如此,母亲一旦接受了什么观念,想要再去改变就千难万难了。就比如这供奉先人时的诸般讲究,我们是抱着有时间就按照风俗来办的想法。倘若没时间,那么将就一下也没什么。因为,我们并不认为过世的先人真能够享受到后人所供奉的东西。但,母亲就不同了。她对这些风俗是深信不疑的,因此,无论如何她也不敢改变古例从而让那边的父亲忍受饥饿之苦。事实上,在我们的印象之中,父亲生前确实最不喜欢吃饭晚点,那就更不用说哪一顿没得饭吃了。

  虽然母亲显得有些愚昧,但对她的心qíng,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还是能够理解的。因此,我们并没有qiáng求母亲非得跟我们一同去市区不可。当然,我们想让母亲去市区同住,也是出于替母亲着想的考虑。毕竟,父亲刚刚过世,母亲心qíng一定非常难受。如果有我们陪伴在侧,不断劝说或者通过谈论别事打打岔岔,那么母亲的心qíng肯定会好上许多。再者说,我们也怕母亲一个人呆在老家会感觉孤单。一个人在家,无人jiāo谈难免会胡思乱想。想父亲生前的种种想得多了,难免就会悲从心来。越想越悲伤,越悲伤越想,这种恶xing循环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起初的时候,我们才会想方设法地劝说母亲随行。最终,在母亲的坚持之下,我们不得不败下阵来。但,其实,我们心中对一人在家的母亲还是相当不放心的。

  在我们同意之后,母亲就有意无意之间透露出“自己一人在家晚上会有些害怕”的意思。我们知道,新的问题出现了。而且,在我们回市区之前还必须要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否则,作为子女,我们有怎能心安地离去呢?

  我们该怎么办呢?实际上,最好是大家都留在家里陪伴母亲。但很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都要上班,同时还得接送孩子上学、为孩子做饭等等。可是,如果我们不在家陪同母亲,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这绝对是个伤脑筋的问题。

  反正,晚上绝不能让母亲一人呆在家中,否则一旦惊吓出个好歹来该如何是好?不让母亲一人住,那就必须要有人陪同。我们没空陪同,那就只能请其他人帮忙了。冷静下来之后,我很快就找准了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向。

  找别人帮忙,至关重要的就是找谁了。一般人,谁会愿意帮你这个忙?即便是人家愿意了,但我们能放心得下那人晚上与母亲同住吗?所谓人心隔肚皮,不是关系亲密到一定程度的,就很难完全信任。因此,找别人帮忙的关键点,就是要找到一个愿意帮忙且完全信得过的人。这样的人选其实已经相当之少了。

  正在我为人选问题为难之际,还是母亲提醒了我。母亲说,这些天三舅将不外出打工,会一直呆在家中。三舅是母亲的亲哥哥,而且光棍一条,没有子女的拖累,在不外出打工的qíng况之下,确实能够来我家陪伴母亲一段时间。三舅跟母亲乃是兄妹关系,因此由三舅陪着母亲,我们自然能够完全放心。所以,在母亲的提醒之下,我立即就将目标锁定在了三舅身上。

  虽然我知道三舅不可能会拒绝,但出于礼貌,我还是象征xing地打电话征求了一下三舅的意见。果然不出所料,三舅一口就答应了下来。终于,我们全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在解决了母亲一人在家害怕的问题之后,我们方才没有后顾之忧地重返市区。虽然,在老家仅仅呆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但这其中实在是经历了太多太多。自此之后,我们完全与父亲yīn阳永隔。虽然只不过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