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道_作者:千年一叹(64)

2017-10-11 千年一叹

  村长想下去救啊,真的是想下去救,可自己虽然在河边长大,却根本不识水xing,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妻子在河中央一点点失去力气,慢慢沉到河底。

  村长在岸边哭得嗓子都哑了,又气又恼,回头一看,自己的傻儿子还在那破口大骂,这些年来积攒的屈rǔ和压抑在这一瞬间爆发,cao起老伴遗留在岸边的打衣棒,一下朝儿子脑门上夯了下去,这一下,十几年的父子qíng分全都抛在了脑后,村长眼睛里只有愤怒和亢奋。

  最后,当他把自己儿子的尸首一脚踢到河里时,脸上的眼泪虽然一直没停过,但心里却好像长长松了口气,整个人解脱了一样,回到家,除了偶尔想念下老伴,也就再没别的了。

  江红鲤听完打了个冷战,抱着胳膊挨我坐下,又问道:“那你们知道内城河底的蛊蛇糙是怎么来的吗?”

  “蛊蛇糙?”村长抹了把老泪纵横的脸,思绪仿佛一下飘到远古。

  “这只是一个传说,我们小的时候都会听家里的老人讲起当年朱牙镇的传说,只是,没想到竟是真的!”

  “当年朱牙镇发生了什么事?”我赶忙问道,钱帅也在一旁连连点头。

  “三百年前的朱牙古镇,是远近闻名出人才的地方。这地方出的人才,不是文人,也不是武将,而是伶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戏子

  要搁现在,我们定要尊称一声艺术家,可当时那个年代,婊子无qíng,戏子无义,这些都下三滥,让人瞧不起的行当。”

  听坦然他爹说着,我的心,似乎也回到了那时。

  三百年前的朱牙镇,青瓦厚瓦,雕柱玲珑,戏台上唱的是痴男怨女人qíng冷暖,吟词转调绕梁不休。戏台下则是另一群痴男怨女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整个水乡中的朱牙镇,都好似氤氲着丝丝缕缕的水气一般。

  那时,全国各地大小戏班的班主,每到开chūn之时,便会涌往朱牙镇挑选七八岁大的男孩买回各自班台。那时,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朱青、朱子溪也在这个chūn天,被人装上了不知去往何方的马车。但不管去到那里,等待他们的,都不是什么好去处!

  朱青和朱子溪不是兄弟,只是刚好被人贩子抓到一处卖的两个孩子,他们除了知道自己从懂事起便在朱牙镇,所以姓朱外,连名字都是后来的班主给起的。

  两个孩子,自小便入了戏班。虽然都是货真价实的男儿身,却一个生得俊朗不凡,天生武生的料,一个是媚眼如丝,天生的伶官佳人,二人扮妆上台,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戏班里过的什么样的日子,看戏的从来不知道,也不关心,只有真正唱戏的才知道,这戏哪是教出来的,是打出来的。自从来到戏班,青和子溪没日没夜地练功,两人兄弟一样互相依靠照应。功练得不好,挨了鞭子,两人钻在同一个被窝里一边抹眼泪,一边用手蘸着唾沫涂着对方的伤口,然后挂着满脸的泪水相拥睡去;唱好了,师傅高兴赏两个钱,两人乐颠颠的手拉手去城门口喝一碗热气腾腾地杏仁茶,清香微涩的杏仁味儿在唇齿间jiāo缠,暖着彼此的心。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酸甜苦辣,十年光yīn转眼过,戏班也换了许多地方。当年的小孩子,转眼长大。一个是戏班里的头牌武生——朱子溪,另一个是远近闻名,艳压群芳的伶官——朱青。

  这两人,台上演绎着牡丹亭悲欢离合的才子佳人,台下则好得跟一个人一样。这样天衣无fèng的默契搭档,要多少年才能打磨出这么一对,老班主自然是当个宝贝捧着。然而,时逢乱世,哪里的饭碗都不好找。在辗转各处,卖艺求生的路上,老班主又害病死了,老班主的儿子,一个整日只知jì院赌坊,赌坊jì院的败家子接了戏班。戏班众人虽是暗自叫苦连天,但也没有办法,自己的卖身契还在人家手里撰着呢!再说,逃离这家戏班,奔到另一家戏班,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分别!

  话说,从古到今,戏子和婊子就是归在一处说的。新班主上任没多久,就不知从哪家jì院弄了个香气扑鼻,艳如桃李的小女子回来。这女子本名不详,新班主把她领到戏班时,只叫她阿佩。

  说起这阿佩,在本地的风月界里也是小有名气的,chuī拉弹唱样样jīng通,刚出道那会儿,还挂过头牌,说是卖艺不卖身,可到底卖没卖,谁也不知道。这阿佩进了戏班,可没有半刻的不适应,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凡有哪个听了戏不想给钱的,阿佩扭着窄腰一到场,莺语这么一启,红唇这么一开,说得那是舌绽莲花也不过如此,直说的那些人心甘qíng愿地翻倍儿的往外掏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