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男_作者:报纸糊墙(548)

  “要不要找个人评评?”罗蒙问他。

  “哎,我都吃不出来,这也没差多少吧,你要是觉得没熟,买回去放一天肯定就熟透了。”

  “那不行。”罗蒙摇头。

  “你看,我这一趟过来,路也挺远的。”

  “不用说了,肯定是不行的,今天我要是收了你这个柿子,以后还咋收别人的柿子呢?”

  “真不行啊?”

  “不行不行,下回孵透了再来吧。”

  下一个,对方还没等罗蒙说,就要从筐子底下掏柿子给他,结果罗蒙摆摆手,就从最上面拿了一个尝了一口,然后把没吃完的柿子往桶里一丢,点点头,过磅算钱。

  接着镜头一切,又切回到那个女记者身上了:“我们今天要介绍给大家认识的就是这一位了,大伙儿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周,为什么叫他老周呢?不知道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现在猜到了没有?”

  “没猜到的,咱们继续看——”

  然后镜头又切到女记者跟罗蒙的对话了的场景了,只见那个女记者问罗蒙说:“水桶里这些柿子到时候怎么处理呢?”

  “拿回去喂jī。”罗蒙想也不想地回答道。

  “哈哈哈哈哈……”刘chūn兰和阿芸婶她们都乐翻了,刚刚看到罗蒙验柿子那一段她们就想笑了,想想这个是很严肃的新闻节目,笑出来会不会有点奇怪,硬忍了,没想到后面越看越好笑!

  “那俩姑娘小伙儿当时看着都挺靠谱,怎么尽整幺蛾子呢?”罗蒙觉得自己这回真是上了大当了。

  188

  188、最新更新 …

  “咋这么播呢?”罗老汉忍不住就皱起了眉头。

  “人家那叫先抑后扬,一种表现方法而已。”罗蒙面上还挺淡定,其实心里早就叹气连连了,咱不能用保守一点的表现手法吗?为啥要玩这种高风险高难度的动作?

  果然,接下来这个女记者话锋一转就说了:“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老周,他的名字叫罗蒙,是个节俭、仔细、事事亲力亲为的年轻人,十多年前,他曾经是我们永青一高的优等生,后来不负众望考上重点大学,从我们这片山区走了出去。”

  “两年前,他又回来了,包了一片山地,种地养牛,通过不懈的努力,充发挥现他个人的聪明才智,结合自己这些年对市场的了解,和丰富的社会经验,终于也把自己的那一片小山头整治得有声有色。”

  “今年,他更是替广大为‘卖果难’犯愁的农户们觅得了一线生机,给我们以往年年滞销的本地柿子找到了一条销路……”

  “哎呦喂!说得真好啊!”刘chūn兰已经完全被感动了,人家说的可不就是她儿子?

  “嘿,要是没这点本事,她还能上电视吗?”罗蒙对刚刚播出的这一段节目还算满意。

  “啧,咋一点都不觉得害臊呢?”罗老汉有点受不了这些肉麻兮兮的溢美之词。

  “打小就是这么被人夸着长大的,这点免疫力还没有?”罗蒙嘿笑了一声,从前学校给他颁奖的时候,啥样表扬他没听过啊?别说,这些年没听这种话了,还怪想念的。

  “我再烤几个饼子去。”肖树林说着就从位置上站了起来,走进厨房,从冰箱里边拿了几个柿子饼出来放到微波炉里加热。

  这样的气氛肖树林总觉得有些不适应,大概是因为从小到大家里一直都比较冷清的关系吧,虽然外形看着酷酷的,实际上肖树林是一个性格十分安静的人。加上他从小到大也没怎么被人夸奖过,没机会练就这方面的免疫力,这样的节目在他看来确实是肉麻了一点。

  “再泡点蜂蜜水。”罗蒙说着也进了厨房。

  “吃啥也不急这一会儿啊,等看完了再说吧。”刘chūn兰在外边喊他们。

  “一下就好了。”罗蒙应了一声,从饮水机里接了一壶水,又倒了点蜂蜜进去晃了晃,从柜子里拿了一摞塑料杯子出来,往托盘上一放,问肖树林说:“好了吗?”

  “好了。”肖树林这时候也从微波炉里把加热过的柿子饼拿了出来,放到托盘上,跟罗蒙一起又去了客厅。

  “哎!这个柿子饼还是配蜂蜜水最好了!”三丫咬了一口柿子饼,嚼了几下,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蜂蜜水灌了一口,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