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男_作者:报纸糊墙(549)

  “别吃那么多了,你都开始横向发展了。”二丫说她。

  “哪有啊?”三丫刚要反驳几句,就被电视机里的画面吸引了注意力:“哇!肖大哥你好上镜啊!”

  “啥?”肖树林正低头咬柿子饼呢,听她这么说,抬头一看,就看到电视机里正放昨天下午他从山上下来以后,带着猴娃子到四合院跟那些老人一起做柿子饼的场景呢。

  画面里的肖树林摞起袖子搓面,把已经用机器和好的面团先搓成长条,然后一小团一小团扯下来,丢到那几个负责煎柿子饼的老人旁边的桌面上,那些老人把他分好的粉团子放在手里三两下搓圆了,压成扁平的饼状,再放到油锅里煎。

  只见电视里的男人身形修长挺拔,动作行云流水,神情沉稳中透着悠闲,别说,还真挺上镜,肖树林又低头喝了一口蜂蜜水,掩饰了自己刚刚忍不住已经开始上扬的嘴角。

  “哇!这个饼真的是太好吃啊!我一会儿一定要买几个回去!”电视机里的女记者这会儿也在吃柿子饼,吃完柿子饼她又对大家说了:

  “观众朋友们,老周家的柿子饼之所以这么好吃,除了这一院子的人们的辛勤劳动,还因为它的每一样材料都货真价实,没有任何的偷工减料,另外,靠的就是我们老周同志,在每天早上收柿子的时候严把质量关了。”

  接下来镜头又转到主此人这边:“牛王庄的柿子饼给我们的本地柿子带来了新的销路,也让农户们看到了希望,但是如何才能让这条销路持久壮大,那就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了。”

  “只有保证了我们本地柿子产品的品质和信誉,以后才会有更宽广的市场,农户们才不会再一次面临‘卖果难’的问题。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明晚同一时间再见。”

  “哎呦,这就完了?”肖老大还没反应过来。

  “就半个钟头。”阿芸婶对他说道。

  “我咋觉得才看没一会儿呢?”肖老大看看时间,半个钟头果然已经过去了,从来他看新闻节目就没觉得这么快过。

  “猴娃子还盘核桃呢?来,喝口蜂蜜水。”刘chūn兰说着给猴娃子递了蜂蜜水过去,这孩子的性格古怪得很,这么大点的娃娃,有时候那耐性比他们这些大人还要好,就那么两颗核桃,白天也盘晚上也盘的,要搁他们那儿,早不知道丢哪个疙瘩里去了。

  “来,给爸爸看看,盘得怎么样了?”罗蒙拿过猴娃子手里的那对核桃看了看,这一对盘得比上一对快多了,这才没几天,就开始见效果了。

  “你老让他盘核桃gān啥?”刘chūn兰埋怨道。

  “这不是横竖也没啥事吗。”罗蒙说着就把自己口袋里那对核桃也给掏出来了:“你们看我俩盘的。”

  “嘿,这玩着玩着就变样了你说?”刘chūn兰把罗蒙和猴娃子盘出来的那对小核桃拿在手里看,当初这些核桃刚被刷出来的时候啥模样她再清楚不过了,如今这颜色温温润润的,古朴中透着灵动,就算完全外行,也挡不住她觉得好看。

  “这要盘多少颗才能穿一个手串啊?”罗老汉也问了。

  “听说有十四个的,也有十七个二十多个的,咱第一回弄,就先穿个十四个的。”为这事,罗蒙也专门上网查过的,毕竟核桃手串这东西大概也不会有人买回去戴着好看,一般不是把玩,就是当念珠用的,该讲究的还是要讲究。

  “那可得盘七对呢。”看他们盘这么一对两对的,都费老鼻子劲了,七对那得盘到什么时候去啊?

  “慢慢盘吧,反正日子长着呢。”罗蒙还是那句话。

  话说他们县电视台的这个节目播出以后,老周的名声可响亮了,还有人把视频录了发到网上的:“快看!老周上电视了!”

  村子里那些小兔崽子们以后也不管他叫罗蒙叔了,个个都没大没小老周老周地喊得欢。

  让罗蒙没想到的是,这一期节目播出后,牛王庄上人手紧缺的问题倒是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个节目刚播完,第二天上午,牛王庄上就来了一大波人,男女老少都有,据说都是常常在他们永青镇的一个大教堂活动的基督教徒。

  罗蒙不信基督教,但也知道他们这边信基督教的这些人,在互助这一块做得很不错。这一回他们通过电视节目知道罗蒙这里缺人手,就组织人过来帮忙了,并且以后每天都会有教徒轮流到他这里来做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