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只有第三种方法。
他用陌生的信箱给有礼写信。
也许,这大概真的算是一种骚扰,但他也无法选择。
他大当然可以换一个新信箱,用单纯的学生身份告诉有礼他对课程的看法。
但有种奇怪的心理,让他不希望有礼将他的信当作一般学生的信来处理。
他觉得自己更了解有礼,所以值得一种特别的对待。
虽然写的都只是课程感想,但有礼一直没有回信。所以于波可以肯定,第一封信和这些信一样,有礼都收到了。
没有回信,也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于波的态度也慢慢从不甘变成了秘密的快乐——没有回信,就说明没有指责和反驳;而肯定被对方收到的确信,又带来倾诉的快乐。于波慢慢把一些私人心qíng也写了上去。
一次上完课,于波看到路边站着秦有礼,似乎在等人。
半晌,一群人从教学楼里出来,都是老师的样子,秦有礼和他们一起离开了。
于波觉得自己变傻了,这种小事,他也很开心地写在信里,告诉那个不开口的有礼。
“秦有礼老师:
好!
今天下午在教学楼前面看见你。你穿了咖啡色大衣,带着黑格子围巾。
此致
敬礼”
想到一件事一个人一个时间就会有隐秘的激动,那种心脏仿佛以神秘的频率颤动的感觉,于波慢慢体会多了。在聊天室里等有礼的时候;在每个周二接近傍晚的时候;在写没有回信的邮件的时候……
也许这和恋爱的激动仍有区别,这只是一种期待一种好奇,一种人的本能。
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因为心中对“会发生什么”而有秘密的期待,所以在接近的时候,感到了身体的共鸣。
当然,即使排除一切有礼对于波的个人影响,单就一个老师的课程来说,有礼的哲学课也值得让人期待。这只要从每周上课时越来越拥挤的景象来看就足以证明。
这次上课前,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意外,原来有很多没选上这门课的人都来听课,结果一些选上课的同学找不到座位。老师走进来,看到前面正有几个人在争吵。问清楚原因后,他呵呵笑着说:“看来我还是没有我德国的老师有魅力。”
“为什么?”前排同学很合作地问道。
“他们的学生,从来不为座位争吵,也从来不分选上没选上,只要是来听课的同学,哪怕是坐在地上也没有怨言。当时我去听课,老师周围一圈地上都坐满了人,他连动动脚都不行。你看,现在我还能这里跳舞呢。”
说着,竟跨出步子来转了个圈。
整个教室哄堂大笑,笑声里,这几个有矛盾的学生也只好讪讪地退到门边,老老实实站着了。
有礼跟他带来的研究生耳语了几句,那研究生从别的教室拖来一条板凳,让那几个同学坐下。
于波暗暗想,一定要写信告诉老师,他应该去训练一下舞步,不然摇摇晃晃的样子让人担心他随时会一脚踏空。
有礼拿出一张名单,道:“虽然我很不喜欢点名,不过我今天还是要点一下。不为别的,有些同学以为自己选上但没有在这张名单上的,下课来跟我说一声。”
于波前面的两个学生小声议论道:“奇怪,以前老师从来不点名的。”“反正又不怕缺席,点就点吧。”
于波马上想到自己的信。
难道是有礼的策略?好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有礼顺着名单点下去,应到的方式千奇百怪。有人很正式地站起身子来报到,有人只是懒洋洋地举一下手,有的人声音响亮,有的人声若蚊蝇,颇代表各人个xing。点到于波时,于波直起身来,应了声到。
天知道,他本来只想举举手,应个声。因为站起来的人不多,而且越到后面,越没有人这样做。都是大学生了,还这么必恭必敬,好象小学生一样,太丢脸了。而且,于波不想给有礼留下太qiáng烈的印象,他已经习惯躲在暗处的安全感了。可好学生的本能让他一听到名字就好象猎狗听到哨子一样撒开腿来,等他想挽回时,他都已经半直起身子了,结果一就一副半直半弯带点懊恼和惶恐的样子应一声到。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心理作用,有礼似乎多看了他几眼。
也许是心虚,让他觉得有礼的眼神带着打量和刺探,可这样的认知反而让他充满了优越感。你看吧看吧,反正你无论如何是认不出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