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京,皇宫,乾天殿。
王牧有些震惊的看着陈鸿宇的修为一路自性道第三境圆满破入第四境,然后继续朝着第四境界圆满而去。
“公瑾,这就是你说的的契机?”王牧有些惊讶道。
“不错!原先不突破就是为了打下更浑厚的根基。”陈鸿宇点了点头,“牧之,也是时候开辟神庭了,我们两个老头子再不离开,恐怕太子太孙都要先我们一步离去了。”
小岭界中,天地气运压制,帝王不得长寿,不论修为如何生老病死犹如凡人。
但是,王牧却是打破了这一惯例,也因此有了大晋新元八十一年盛世。
小岭界之中,虽然以性命二道为尊,但是这两条道路到了第四境界已经是顶峰了,前路断绝。
如今,也只有王牧的神道可以尝试一番。
闻言,王牧抚了抚胡须,手一挥便有着一道铜镜飞出。
顿时,皇宫天柱之上有着一道道气运注入乾天殿然后没入铜镜之中。
“神庭,立!”
随着一道威严声音传播至大晋各地,铜镜之中积攒近百年的气运力量猛然喷涌,转瞬就来到气运天柱上方。
天柱上方,一道威严身影逐渐浮现而出,手持长剑狠狠向前一劈。
顿时,冥冥中有着一个空间开辟而出,其中不断有殿宇楼阁演化而出,又有霞光万道充斥其间。
此时,巨大的虚影手中出现一抹铜镜,铜镜一转,就有着一道道魂魄飞入此处空间,凝出神体。
“公瑾,该走了!”王牧转头一笑,直接跃上了天际上那气运神龙的头颅之上。
那气运神龙发出一声龙吟,便载着王牧朝着头顶的神庭而去。
陈鸿宇叹了口气,朝着国公府而去。
《晋史·大晋简史》大晋新元八十一年末,太祖龙驭宾天。同日,英国公过世。
大晋大晋八十二年初,大晋太子王炜继位,年号继元。
继元二年,王炜驾崩,谥号太宗。 灵州、凌仙阁,一座座亭台楼阁林立而起,有才子佳人往来期间。
凌仙阁旁边,滚滚灵江淘淘而下。
丁凯乘着一叶扁舟顺江而下,望着远处的凌仙阁,心生感慨。
“这一定就是半山先生的《凌仙阁序》中讲述的凌仙阁了,往日里也只是偶有听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心中感慨之际,就见的旁边小舟之上一个声音响起。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这种种景象尽在半山先生的描述之中了!”
丁凯转头一看,就见的对方也是一个年轻士子。
“兄台莫非也是来听半山先生讲述新学?”
对面那士子听见他所言,笑着回道:“这是自然,半山先生乃是我大吴数百年一出的天才,弱冠之龄便天封进士的存在。
我自然是想要来一睹真容。”
听到对面士子回答,丁凯也是不由暗暗感慨。
据传半山先生许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
即便天资聪颖,但是半山先生从未生出骄纵之心,一直勤恳求学,为了多一些学习的时间,更是做出了悬梁刺股的惊人之举。
这种事情,丁凯即便是想想,也觉得头皮发麻。
弘光七年二月,半山先生以十四岁之龄参与县试,一举夺得案首之位,此时以初露锋芒。
同年三月,来到京都入了明廉书院。
弘光八年,又于东湖小文会舌战群儒,首次提出了新学总纲——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同年,接连通过府试州试,连中三元。
弘光九年,取得会试殿试第一,成为了这一年的状元,声名传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