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纵声大呼,挥动火旗,攻将过去。
这一面火旗舞动开来,声势煞是惊人,犹似一朵血也似的火云,在半空中飞舞来去,蒙古兵将只要给带上了,无不给烧得焦头烂额,当此情势,蒙古兵将虽然悍勇,却也不能不退。
南路军这时只剩下一千来人,乘势一冲,出了包围圈。李晏收集残兵,往东冲杀,没有停歇的时间。
……
天水城三十里外。
“常将军,你听到了吗?”一名老僧耳朵一动,向身旁一人问道。
老僧称为“常将军”的那人,是一个魁梧大汉,闻言哈哈大笑,说道:“空闻方丈,老常没你这个本事,听是听不到了。但想也知道,必然是天水城已经启战,说不定咱们抵达时,汉盟已经胜了,咱们却白跑了一趟。”
这老僧,正是少林寺的方丈空闻大师。
“那是再好不过了。”空闻方丈道。
那“常将军”,名唤常遇春,乃一路反元义军的将领,两人道左相逢,一番交谈过后,方知对方均乃支援天水城的汉盟援军,因而一道同行。
两人都是闻名于世的人物,又无恩怨冲突,所说之话,自不会有假。
空闻方丈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和常遇春并肩而行,在他们身后,是一路兵马,约有两万人,旌旗招展,上书一个“常”字。另有一千多名武僧,跟随行军,他们是少林寺的弟子。
常遇春本在淮泗,此时恰在豫南,得到徐达传讯,获悉汉盟和元军,在天水城展开决战。他本意支援朱元璋和徐达,围攻南京,得讯之后,尽起部署,星夜来援。
其时豫南鄂北江南一带,明教义军和元军混战经年,双方所占地域犬牙交错,说来便来,甚是方便。至于途中偶遇少林武僧,那却是意外之喜了。
少林寺向为天下武学之源,享誉千载,威望甚隆。隋末唐初之际,唐太宗为秦王时,带兵讨伐王世充,少林寺和尚投军立功,冲锋陷阵,那是十分厉害。其中只昙宗一僧受封为大将军,其余僧人不愿为官,唐太宗各赐紫罗袈裟一袭。
常遇春乃天下名将,自也希望麾下有少林武僧投效。即便不成,合作一把,共同支援甘肃天水城,结下友谊,日后总好说话。
常遇春回头向众将士大声道:“加速行军,争取一个时辰之内,抵达天水!”
“是!”
大军加速,马匹奔驰冲前,带起一路烟尘,马蹄声如雷滚动。
常遇春这一路两万人的兵马,都是骑兵,说加速行军,那就加速,没有丝毫耽搁。
少林寺和尚数目为少,支援天水,自豫南至甘肃,长途跋涉,自也尽起阖寺财力,购得一千多匹马,分由众僧侣骑乘。
因而这一路兵马,尽是骑兵,冲烟破尘,两万骑向西疾驰。
……
日已西斜,这一场大战,竟是又自中午持续到了下午。
咚——
沉重的古城门被巨木撞开一个巨大缺口。
汉盟军士大叫:“啊!”蒙古军齐呼:“万岁!”
“盟主,请快下令,撤离天水,保存我中原武林的元气。目下我们……已失败了。”杨逍说道。
一个土丘之上,数十名将领齐聚,正是四方四象大阵的四路大军将领。
汉盟中军,仍在天水城外和蒙古官兵厮杀,城内在进行巷战。元军经过几个时辰的攻打,终于攻破了天水,此次天水大战,汉盟几已宣告了失利。
李晏一言不发,胸膛剧烈起伏,额头汗水大颗大颗滑落。
张三丰、殷天正、灭绝师太、杨逍、何太冲、宗维侠等人的目光,均凝注着李晏。
究竟是要玉石俱焚?还是率军后撤,保留元气,以图东山再起? 李晏正惶急间,忽听得城郊蹄声如雷,一枚火箭冲天而起,跟着杀声四起。
殷天正大喜,说道:“盟主,咱们的援军来啦!”
从土丘东望,但见烟尘腾空,人喧马嘶,援军显是来得甚众。隐约之中,可见一面面大旗飘扬,上面旗号,却瞧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