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妖行纪_作者:含光大圣(341)

2020-06-06 含光大圣

    但眼下的局面,七国叛军大占上风,在他看来,若是不能以帝王之身亲率禁军出征,那绝对不可能挡得住那数十万的七国叛军,一旦是叫七国叛军突破黄河天堑,那长安陷落,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不需要功成,长安城中,百姓近百万,叛军只消是将长安城团团围住,断水断粮,那这长安城,自然是不攻自破。

    长安城中有存粮饮水不假,但有出无进,但这些存粮饮水,又能支持多久?

    一年?还是两年?还是说,那些神祇修士,可以凭空的生出粮食饮水来。

    便纵然是能够支持数年,那这数年之间,帝国境内其他的君府州县,也早就改旗易帜,另尊王号了。

    “御驾亲征?”

    “袁卿,你意下如何?”刘启沉吟一阵之后,再度伸手止住了气势汹汹的文武百官,又将目光,落到了太尉袁盎的身上。

    “禁军不可轻动,还是臣走一遭黄河吧。”袁盎沉思片刻,然后出声,虽然明知自己此时只要轻轻的一推,晁错这个老对手,就必然是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况,但一番斟酌之后,袁盎还是放弃了这诱人的想法。

    国事唯危,他自己也将要起行,或许再难重归朝堂,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是人心浮动,这个当口,作为监察百官的御史之首,晁错,绝对不能出问题,一旦晁错出了问题,那朝中文武大臣为了争夺那御史大夫的位置,不知道会生出多少肮脏的交易勾当,而本来就风声鹤唳的朝堂,必然也会因此,更加的云波诡谲,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而在袁盎的话语之后,朝中的文武百官们,也都是察觉到了朝堂上风向的变化,于是这些文武百官们,也都说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偶有一些依旧看不清局势的人想要说些什么,也都是被旁边的人拦住。

    ……

    “这位皇帝,到底在想什么?”与此同时,十方楼中,九大宗派之人,也都是聚拢到了一起,数十位久经世事,看遍人间沉浮的神境大修,此时却都是无一例外的,满脸疑惑。

    他们实在是看不懂,这位皇帝启的棋路。

    “这就是棋子和棋手的差距么!”良久之后,风雷道的一位老道人,才是感慨着出声。

    如果说将整个神州帝国,比作一张棋盘的话,那这棋盘上的棋手,只有十一个半,分别是九大宗派的道主,长安城的都城隍,至于说万灵山的山主,只能算是半个,而最后的一个棋手,便是皇帝刘启。

    除开这十一个半以外,整个帝国境内,所有的生灵,无论是什么身份,也无论是什么修为,都只是棋子而已,哪怕是那些半仙巨擘,也是一样,那些半仙巨擘们,和其他棋子的区别,只在于,这些半仙巨擘们,虽然依旧身为棋子,但他们已经有了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不像其他的棋子那般,只能随机应变,随波逐流,是生是死,全凭天意。

    在削藩策之前,九大宗派在这长安城的主事之人,还对刘启有所轻视,但在那削藩策之后,刘启正式在这棋盘上落子,引导这棋盘局势变化的时候,这些先前对刘启还不以为然的神境大修们,却是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刘启的棋路,完全没办法从局势的变幻之间,找出刘启真正目的,那就更不用提,对刘启的落子,做出种种的应对来了。

    这,就是棋子和棋手之间,最大的差别所在——地位,以及眼界。

    棋子的眼界,和棋手的眼界,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上,故此,棋子想要摸清棋手的想法,当然是难如登天。

    就如此时,刘启虽然只是凡人,但其视野眼界,却是整个帝国的延续,其谋划的,非是一城一地一时的得失,而是在数十年,乃至于上百年后的未来,这些眼界仅限于长安城中变故变故的神境大修们,又如何能想得到,刘启这位人间的帝王,竟敢于用自己的帝位做赌注,逼着各大诸侯王,参加这一场赌局?

    而这些诸侯王们,却没有一人能够察觉到,如今的局势,都是刘启推动出来的。

    就好比绝大多数的文武百官们心中所想,削藩之事,虽然势在必行,但以刘启的能力,大义在手,绝对能够以软刀子割肉的方式,悄无声息的,将各大诸侯王的势力,压制得老老实实——这毕竟是一个当朝已经三百多年的皇帝,积威之重,绝对不是那些诸侯王们可以想得到的,而五百朝所代表的正统和大义,更不是那些诸侯王们,所能够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