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易守难攻,黄河之上,波涛滚滚,便是没有任何的敌人,想要渡河而过,也无异于是一场生与死的历险,更不要提,如今乃是大军阵前,七王一方,艨艟樯橹,才一下水,汉军一方,便已然是收到了消息,然后率军相迎。
是以,自开战以来,虽然七王大军有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但渡河十二战,每一战,七王一方,都是损兵折将,难寻战果。
仅有的三次,虽然有士卒,成功的踏上了黄河对岸,但在大军绞杀之下,这些侥幸渡过黄河的士卒,也是很快便被清理干净。
因为这缘故,叛乱的主导者和发起者,吴王刘濞,这些时日,已经是发了好几次脾气,军中的将领,也是被斩了好几个,是以,此时七王一方的士气,也是有些衰落。
不过,尽管如此,七王一方的军士们,对于战争的胜利,却依旧是抱有无穷的信心。
太攀到来的时候,正好是七王一方,再度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横渡黄河,数十艘艨艟走舰,朝着从黄河的另一头,缓缓而来,在黄河的波涛之下,艰难的调整着方向。
那操船的,显然都是好手,数十艘舰艇,有大有小,又长又短,舰艇上所载的军士,拒马等等,也各有不同,但那数十艘舰艇,却是在黄河的浩浩波涛之上,排成一条笔直的线。
而在黄河的这一头,帝国大军,也是早就得到了消息,袁盎带着七千余人,列阵迎于码头前,大军阵前,还有数十位修行者,来回巡视,以免是有七王一方的修行者,在大军横渡而来的时候,以秘法凝水成冰,画土为石,在黄河之畔,摆开几个能够暂时停靠,叫大军登陆的码头来。
当那数十艘舰艇,快要到河心的时候,大军阵前,袁盎也是挥了挥手,然后有千余弓箭手往前,拉开了手中的大弓。
两三个呼吸之后,密密麻麻的箭矢,便是如飞蝗一般,在穹天之上划出一条弧线来,将那江心上,距离岸边还有百余丈距离的数十艘舰艇,尽皆笼罩于其中。
每一支箭矢上,都缠着些浸油的布条。
舰艇在江心处,不过行了十余丈的距离,岸上的弓箭上,便已然是射出了三波箭矢。
那数十艘舰艇上的操船者的水平,在这个时候,也是显现出了明显的高低来,水平高的,依旧是操持者舰艇,和大部分粘连于一处,但那些水平稍稍逊色的,却是在躲避箭矢的过程当中,和大部队,分开了一些距离来,在波涛的冲刷之下,朝着黄河的下游,缓缓的偏转过去。
至于说舰船上的士卒们,对待这些箭矢,也是极有经验,箭矢落下的时候,每一个士卒,都是熟练无比的,举起了手中的盾牌,又或者是躲进了舱室当中,是以,三波的箭矢之后,那数十艘的舰艇,船舷,帆布上,都是插满了箭矢,但死在那箭矢上的士卒,却是几近于无。
见此,河岸上,无论是袁盎,还是那些士卒们,都是习以为常的模样。
又六轮箭雨射出之后,那河中的舰艇,距离岸边,已经不到五十丈,目力好的,甚至是能够隔着着五十丈的距离,看清彼此冷漠的面孔。
当一根强劲无比的箭矢,从那横渡黄河的舰船当中,朝着袁盎的面庞射落,然后被袁盎身后的护卫拨开的时候,袁盎手中,又一枚令旗落下。
于是,那上前来的千余弓箭手手中,也是换上了全新的箭矢,每一支箭矢的箭头上,都闪烁着白花花的光芒,光芒当中,有微微的暖意流转。
“磷灰?”远远的看着那泛着白光的箭矢,太攀的眉头,也是微微的一皱——难怪先前的那九轮箭雨,没有丝毫的战果,主持战事的袁盎,都丝毫不着急。
先前的九轮箭雨,只是伏笔而已,最后的这一轮箭雨,才是真正的杀招。
这些箭矢上,都沾染了磷灰。
磷灰,是这天地当中当中一种很是特殊的矿物,一般伴生于赤铜矿脉当中,其内火性流转,积年不散,多用于引火之用,稍加摩擦,火焰便会陡然而起。
先前的九轮箭雨,都缠了油布,散布于那艨艟走舰之上,箭雨不停,那些士卒们,自然也没有机会,将那些油布取下来,而此时,若是沾染了磷灰的箭矢,当空而过的话,那等到落下的时候,箭头上的磷灰,已然是化作明火,然后碰到那些油布,那这数十艘舰艇,顷刻之间,便是化作一片火海,舰船当中,士卒,以及军械,自然也都是荡然无存,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