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方落,方志兴便听到屋中传来一阵动静,似是有人出来迎接。见此,他向那沙弥说道:“有劳大师了,既然已经到了,也不用劳烦阁中大师迎接了,贫道自去即可。”说着向那带路僧人行了一礼,迈动脚步,向着藏经阁走了进去。
那僧人见方志兴如此,知道自己任务已经完成,就此回返,向天鸣方丈等人禀告去了。
方志兴刚到门口,便看到一个身着灰色僧袍的僧人迎了出来,此人四十左右年纪,比方志兴稍长几岁,长身玉立,恂恂儒雅,若非光头僧服,宛然便是位书生相公。此人虽然有些睡眼蓬松,却气度俨然、宏然,恢恢广广、昭昭荡荡,便似是饱学宿儒、经术名家一般,让人心生敬意。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觉远如此气度,想必在藏经阁中没少看书,怪不得能够从《楞伽经》原稿中发现《九阳真经》了,果然名不虚传。”方志兴心中想道。仔细感受对方功力,又觉得混混沌沌,似乎无从捉摸,方志兴心中暗暗惊讶,疑惑道:“难道我真气未复,这灵犀**也不灵便了,怎么连此人的功力也感应不到,这可不应该啊!”灵犀**以意识为本,跟真气并没多大关系,方志兴这些年一直苦心参悟,这法门越加强大,不但能够感应周围之人、预感危机,还能透过五感六识传递来的各种信息分析对方实力。除了在面对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时曾经失效,这些年几乎无一失手,如今在觉远身上无效,着实让他吃了一惊。想到此处,方志兴心中也对《九阳真经》更为期待,不愧为和《九阴真经》齐名的武功,想来其中也涉及到了精神方面,所以觉远才会如此表现。
觉远禅师自从在在藏经阁安身之后,二十年来未曾出山门一步,一直在藏经阁中洒扫,打理经书典籍。这藏经阁虽然地位重要,但寺中僧人除了寻找一些不常用的经书、或者要研习武艺,却也不常过来,因此觉远平时的任务并不重,可以说是逍遥自在。不过昨日下午,他却发现一大队罗汉堂弟子过来,不由分说便要搬走阁中武功秘籍,忙活半天之后,却又搬了回来,让觉远放回原处,并告知今日有贵客到来,让他小心准备。觉远对此自然不敢怠慢,着实忙活了一番。是以那僧人带领方志兴到来之时,他还有些睡眼蓬松,也没能及时出来。见到方志兴,觉远立刻向前赔礼道歉,又向他解释其中原因。方志兴对此自然不怪,反而对觉远话中所说颇感兴趣。他仔细一想,又结合自己一路见闻,也大概猜到了少林寺的想法,心中冷哼一声,想道:“这少林寺想必是担心我对七十二绝技有必得之心,担心我以后纠缠不休,所以才会掩耳盗铃,让我自己观看。这样的话,少林寺武功即使被我看去,他们也可以推脱是防护不周了,甚至我以后用出什么类似武功,也可能被人认为是从少林所出。哼!当真是打的号算盘,我要是真的观看七十二绝技,又岂会让你们知道?”若是自己孤身一人,方志兴当然不介意就此顺水推舟,将七十二绝技趁机尽数阅览,但他此次是代表全真教前来,自然不能如此。否则一旦传出,全真教颜面何存?而且七十二绝技虽然了得,却也大多不过是武技罢了,对于方志兴来说虽然会有些用处,却难以助他突破现有境界,并不值得他太过看重。如今的少林寺中,真正值得方志兴重视的,也就《易筋经》和《九阳真经》而已,至于其它的般若掌、大金刚拳、金刚指、金刚不坏体神功等奇功绝艺,方志兴虽然好奇,却也并未真正放在眼里。
《易筋经》是少林寺无上神功,方志兴上一世便从方证大师那里见识过它的厉害,对这门功夫自然很是景仰。但此经向来不在不在藏经阁留存,所放之地又少有人知,方志兴也无从可想。而《九阳真经》所在。方志兴早已从原书中知道这门功夫是一位和重阳祖师斗酒的僧人观《九阴真经》后所创,写在了梵文《楞伽经》之中。只要用心搜寻,自然能够找到。不过对于这门功夫。方志兴其实也并没有多重视,只是想要见识一番,并通过这次功力消耗净尽的机会体验一下而已,真正主修的,还是自身所练的先天功。毕竟创出《九阳真经》的僧人之所以和重阳祖师斗酒而非论剑,想来武功多半不如重阳祖师——至少也没有必胜把握,多半是武功相当。而如今的方志兴武功比之当年的王重阳隐隐还要胜过,与那斗酒僧估计也不会差了,之所以选择修练这门功夫。纯是好奇这门阳性极致的武功而已。《九阴真经》他已经修习过,确实不同凡响,而《九阳真经》能够与之齐名,显然也有些玄妙。方志兴对阴阳之道领悟极深,对于这两门阴阳属性达到极致的武功,有机会自然要见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