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走!”
低喝一声,帝释天眼中精光爆现,似是目中藏剑,直直洞穿而来。
那目光锐利如剑,刹那便穿过了面前身影,而后余势不减破空没入远处山石,留下两个深不见底的窟窿。
可面前神秘人却不见点滴血水洒出,甚至连伤口都没有,只在帝释天阴沉的眼神中,变成一团七彩光影,然后慢慢淡去,消散于无形。
原是不知何时早已离去。
“呵呵……哈哈……”
风雪中隐隐传来缥缈笑声。
“不用送了!”
帝释天立在原地,像是真的化作一尊冰雕,动也不动,而是看着姬神秀先前站着的位置凝目静视,然后,又看了看胸口破开的黑袍,一条狭长伤口似惊鸿一瞥般眨眼愈合。
他到现在耳边还一直回荡着两个字——“徐福”。
这个已经被世人遗忘千百年的名字,甚至久远的连他自己都快忘记了,如今,他又听到了,而且还是被一个毫不熟悉的人提起,试问心中如何能平常。
普天之下,除了当年那个姓武的疯子外,便再无人得知他的真身,此人又是从何处得知?
“哼,不管你是谁,我都会把你找出来!”
冷哼一声,帝释天脚下一转,人已凭空消失在了风雪中,出现在了数十丈之外。
便在他走后。
良久。
就见原本白茫茫的积雪中,一个身影忽的冲了出来。
青衫披发,正是姬神秀。
“到底还是身怀凤血活了千年的老怪物,这一身寒功还真是不同凡响。”
他看了看肩头,只见青衫已破,露出的血肉呈一种极为不正常的蓝紫色,触目惊心,就似冻伤般,连血水都不见流淌出来,俱被冻成冰渣。
姬神秀却不悲不喜,他体内火气一涌,浑身筋骨舒展开来,只见头顶缕缕寒气已被逼出,瞧了眼帝释天离开的方向,径直远去。
身后风雪依旧。“正邪道,魔满途。”
这说的,便是那十二惊惶之一,正邪道。传说中,此道位于河北,却鲜有人知,江湖流传,凡踏上正邪道的人,必会成魔,虽能得盖世邪功,可最后都难免落得为天地不容。
如此一来,自然而然便被引为江湖人心中的禁地,加之时日愈久,江湖几番更迭,潮起潮生,天下人的目光皆被那最耀眼的几人所吸引,这等不详之地便慢慢被人忘记。
好在并非没人记得。
绵山峻岭,狭长起伏,如今已至深秋,荒草枯木间却仍能听闻几声未去的蝉鸣,秋蝉,在这如龙蛇起伏的山道中不时发着凄厉的鸣叫,像是哭声,听的人心碎。
一眼望到头,整条山道都是一片荒芜景色,没有半点人烟,黑褐色的山石怪状嶙峋,有的蜿蜒如怪蛇,有的盘结似一恶兽,有的凸出来,有的凹进去,令其更是怪诞可怖。
只是,世人只知“正邪道”之名,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条山道的由来,除了寥寥数人。
越往里走,山势越发陡险,便是荒芜之色都越来越少,只因四周皆为石山,生机绝灭,人迹罕至。
“应该是这吧!”
姬神秀踏步而行,打量着眼前这条令人心悸的狭长山道。
宛若一座黑褐色的山体自其中分出条缝隙,头顶只见一线天,恐怕终年必是难见天日,故而这个狭道阴寒的紧,山路迂回曲折,且石壁上依稀可见扎着不少毒花异草,上面多有毒物盘踞,耳边还能听到稀稀疏疏的爬动声。
“魔刀?”
望着这片险山恶水,姬神秀眉头罕见的蹙起,在他心中,无论神佛仙魔都无外乎是修行法门的不同,不同于他们追求的道,除此之外,并无差别,与世人眼中只以善恶行事来定义的魔,大相径庭。
故而,他所行所为从不会去在意俗世的看法,只因那些人里面,有太多太多的人心中是没有道的,他们只是因一己之念来判断别人的好坏,这样的魔不过是一种虚妄罢了。
所以,对那些所谓的神魔,姬神秀心里只认为是修行境界的差距。
可这里,却让他感觉到一股似有似无极为不同寻常的气机,弥散在空气中,浸入了山石内,久而久之,形成了这般万物绝灭的险地,由浅及深。
姬神秀可知道这山道的主人是谁,他身负驭情欲之法,对这等变化自是最清楚不过。
“刀意!”
指肚摩挲过山石棱角,犹如抚过寒刀利刃,姬神秀心中也大为震动,这方圆数里的大地面貌,莫非是因这刀意而改?倘若真是如此,那此行可当真多了几分乐趣。
至于那些江湖事,什么“天下会”、“无神绝宫”对现在的他而言,兴许还比不过脚边的花草来的赏心悦目些,此间武道之鼎盛,已是达到武学范畴的极致,甚至超出,介乎于真正的仙佛之间,正好用来沉淀过往,以达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