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夜话_作者:吕吉吉(320)

  改革开放初期,古董市场重新繁荣,有了市场需求,就会有应运而生的商家。文物贩子一波一波地往农村跑,把“地皮”给“铲”了一遍又一遍,不管真古董假文物,但凡有那么一点儿可能性的,就连人家老乡的酸菜缸子都不放过,五十块钱绑上板车拉走。

  但值钱的古物毕竟是有数的,来回许多趟之后,哪怕搜遍犄角旮旯,也很难再“铲”出什么值钱物件来。

  所以现今亲身去“铲地皮”的古董贩子已经不多了,偶尔一趟,多半也是奔着哪哪又挖出古墓,有明器流落乡间而去的。

  祝泓一个民俗学者,当然不做古董贩子的行当,但他对“老板”手上的“好货”十分好奇。

  遗憾的是,好奇心往往会害死猫。

  祝泓这一回便成了那只可怜的猫。

  “我生怕那人收到货就走了,当天就坐车赶去了邻村……见到了那个人。”

  据说刚刚收到“好货”的“老板”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个子大约只有一米六出头,又黑又瘦,若不是操着一口地道的京腔,光从外表看,分明更像个营养不良的东南亚偷渡客。

  一般而言,对于不知底细的外人,这些游走在法律与道德边缘的古董贩子都是相当警惕的。

  不过祝泓一个民俗学家,常年在乡间行走,与三教九流打交道的经验非常丰富,自问应该能顺利跟对方套上交情,或许还有机会看一看对方收到的“好货”。

  只是出乎祝泓意料的是,那名“老板”竟然出奇的好说话。

  在祝泓表明身份之后,对方不仅没有表现出反感,还主动提出想要与之结交,并约他晚上在村民自营的饭馆吃饭喝酒。

  “我当时……其实是感到有些蹊跷的。”

  祝泓垂下头,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过我当时想,吃饭的地方是人来人往的饭馆,我身上又没有多少现金和值钱物件,一个年逾半百的干瘦男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说到这里,他一声长叹:

  “然后,我为自己的疏忽大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那个黑瘦的古董贩子自称姓陈名超,至于是真是假,祝泓根本无从考证。

  席间两人聊得很投契。

  在祝泓看来,陈超虽然其貌不扬,但见识却意外的十分广博,颇有点儿民间百晓生的范儿。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阴阳八卦似也有所涉猎,哪怕是祝老师最精通的民俗领域,他也能插上一嘴,还说得头头是道,很有见地。

  他们这一聊便是好几个小时。

  直到酒过三巡,祝泓感觉酒意上头的时候,陈超才掏出一只黑丝绒盒子,让他看自己手里的“好货”。

  听到此处,北泉笑了笑:

  “我猜,那是一只金累丝祥云纹东珠手镯,对不对?”

  祝泓一愣,“你怎么知道的?”

  他转念一想,随之了然:

  “难道……你们已经找到那只镯子了?”

  “我们确实拿到了那只镯子。”

  北泉肯定了祝泓的猜测。

  “你知道那只镯子是什么‘东西’吗?”

  北泉在“东西”二字上加了重音,他想祝泓会懂他的意思。

  果然,祝泓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他说道:

  “我只看了那只手镯一眼,根本连碰都没碰过,就更别说……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了。”

  北泉笑了笑,没有追问,只示意对方继续讲下去。

  于是祝泓接着说道:

  “然后,我就喝醉了……我最后的记忆就停留在我趴在桌上,迷迷糊糊失去知觉的那一刻。”

  他指了指自己:

  “等我恢复意识时,已经在一条漆黑的小路上……我死了。”

  说到这里,祝泓笑了起来,笑声十分苦涩。

  “那时我不知自己已经死了,更不知我正在走的是传说中的‘黄泉路’,只本能的循着前方的光亮,一直走……一直走……直到来到了这座城市。”

  祝泓告诉北泉和卫复渊,他初来乍到时,身无长物,更搞不清自己的处境,还没办法开口说话,当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差点儿就成了孤魂野鬼。

  好在他写得一手好字,又遇到了一对善心的老夫妻,才好歹搞弄了来龙去脉,并接受了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

  “很可笑吧?”

  祝泓自嘲道:

  “我竟然不晓得自己是什么时候死的,又是怎么死的……就这么当了只不明不白的糊涂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