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每天上升一米_作者:齐氏孙泉(179)

  工作人员忙将情况记录在自己带着的平板上。

  黎韩非竟然连快递站的地方都能分享出来,可见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彻底的无私。

  “不管怎样,还是感谢你能够分享位置。现在周围物资已经收集差不多了,重点搜寻的还是快递站点、超市和仓库。这些物资最密集,收集的成本也最低。”

  “没有以前的地图吗?”黎韩非有点好奇的问道。

  “有是有,但现在在大海上行,按照以前的地图走不见得那么准确。一些乡镇地区就更不确定了。”

  随后工作人员开始挑拣官方可能需要的东西,并作出价格的评估进行累计计算。

  工作人员也是足够的耐心,一直到天黑,黎韩非这边打着灯。直到工作人员捡了半筐,才道:“这些差不多够你们卖的东西了。”

  半框用不着的东西换来一大堆有用的东西,这对黎韩非而言简直就是一本万利。

  “那剩下的明天再挑?”黎韩非将官方也觉得没什么用的东西也装进另一个筐里,这些其实占的地方就不大了,堆在那里也没什么。

  “你明天只要还买东西我就过来挑。放心,现在挑拣需要的东西也是相当重要的工作,这个不算浪费时间。”工作人员道。

  黎韩非看着崭新的塑料筐,和刚收到货的塑料箱子,再想想还要去做塑料方舱,不禁要问:“话说这么多的塑料制品,咱们有那么多的原料吗?”

  塑料的来源,最基础的莫过于石油,然后是回收塑料。

  工作人员叹气道:“现在塑料就是级别最高的物资需求,是长期高价收购任何塑料制品的,包括塑料袋、塑料瓶子一类的。暂时原料还够用,不过若是到了明年就不好说了。这附近的其他安全区,有会回收到了塑料也往这边送。”

  这就是政府需要解决和安排的事情了。

  听他说话,黎韩非也体会到了他话语中浓浓的无奈。

  不管怎样,他是这些塑料制品的受益人。

  末世前,海洋里充斥着大量的塑料垃圾。可在末世后,这些近乎遍布全球的塑料垃圾,反而成了这里的宝藏。

  这些塑料回炉重造,就会变成被所有人吹捧和需要的防水制品。

  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的财富。

  这句话简直就是至理名言。

  工作人员带上挑走的东西开车离去,黎韩非叫来邻居,将新换回来的物资进行分配。塑料筐还是大部分用来装杂物。现在的塑料筐已经足够将所有杂物都装上摞起来了。

  这样一下子空出来好多地方。瞧着比上午还更规整了很多。

  完全防水的塑料箱,黎韩非跟江家兄妹一人只留下了两个,给了窦林伟四个。他需要更多的防水箱子来装东西。剩下的四个还是装共有的东西。

  这一次,船上已经不再急缺装东西的箱子了。

  不过官方出品的这种塑料箱,足够厚实,也足够结实,用来装淡水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他们也卖储存淡水的水箱,不过那种看着就没有方形的箱子承压强,感觉箱子能摞的更高。

  这样一次性大量积攒淡水,就完全不用为了水的问题发愁。

  江家姐妹那边也可以放过货舱,不再用货舱装淡水了。

  这么商量一下,都觉得可行,后面再去买物资,主要还是绳子、煤炭。塑料袋和塑料箱,其他的不需要了,也没必要囤积太多占用空间。

  将这些都商量好,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别的可忙的了。

  要分开的时候,黎韩非又想到:“对了,不是一直都说从集装箱里取炭火的吗?”

  今天非但没有用集装箱里烧的炭火取暖,反而用了更多的炉子去烧开水。

  窦林伟道:“从明天开始用吧。”

  窦林伟还以为黎韩非要说浪费的问题。

  黎韩非摇头:“天气越来越冷了,如果都自己出来的话,也实在太麻烦了。”

  之前说的热水取暖手动暖气就是因为太麻烦才放弃的,之所以才用煤炭,是因为煤炭更热,升温更快。

  越城理解了黎韩非的意思,道:“他是说,就像守夜一样,每人每天轮流给三家送炭火和热水。等到天最冷的时候,一天只一个人出来就可以了。”

  这样一说,也提醒了窦林伟。

  “对了!这样的话,守夜也可以在集装箱里进行,集装箱里窗户可以看见两边窗户和竹筏,车子那边锁住又绑上了,就算有人偷,也一定会有动静。守夜的时候,在集装箱里烤火,然后隔一段时间出去转一转就行,还能顺便给两边屋子里添点炭火,省得晚上也会冷。”窦林伟提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