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身上的彩衣飘动,他手里拿着一根支撑罗伞的竹竿,随着逐渐直高潮的唱词,他双手交握,如同拿着一柄剑对准春以尘的额头刺下去!
“还来、太平——”
“春大人——”
***
“驾——”
“武真军在此,谁敢闹事!”
马蹄声有序传来,一队骑兵冲到衙门前,将场上的祭祀团团围住。为首的士兵从马上一跃而下,快步走到姬青翰四轮车前,按着剑柄单膝跪地。
“西南武真军的统领沐良玉拜见太子爷。”沐良玉戴着红缨头盔,只露出一双明亮的双目,“殿下,属下来迟,还望殿下赎罪。”
沐良玉出身延陵世家,少时曾在丰京做太子伴读,后来被太傅周恒公引荐给宣王,成了边护使,此后长年驻守西南边陲,逐步成长为西南武真军的统领。
他常年行军,春城并不在沐良玉的巡查图上,姬青翰原本以为此行见不到对方,没想到今日在此地故人重逢。
姬青翰也没多少喜悦之情,不接他的话,他盯着混乱的场地,只阴郁道:“场上的祭祀,全抓起来,一个不准跑。”
沐良玉得了令,立即下令抓人,祭祀们原本只是仗着人多势众才能在场上作乱,眼下见到精良有序的兵马,当即一哄而散。
有人趁乱逃过了包围圈,士兵们立即追上去,举起长戈,当做棍棒毫不留情地敲打在逃跑的人小腿上。
徐忝念叨着春大人,不忘东张西望寻找春以尘和陆丰,只见场上烟尘散去,祭祀们被兵马驱赶到两旁,露出场地中间烧着大火,而陆丰扶着春以尘姿态狼狈地坐在地上。
陆丰面上带着伤,好歹人是清醒的,他虽然心中诧异凭空冒出来的军队,但此刻更担心春以尘的情况,一见到姬青翰,立刻大喊道:“大人,凶手就在人群里!他烧了遗骸,还打了春大人!”
姬青翰:“楼征,先救人。”
楼征大步流星赶到两人身边。
春以尘已经昏过去了,他额上有一片拳头大的乌紫,额中心淌着血,血液沿着鼻梁逶迤而下,一路流到了脸上。
“将人给我,你有看见凶手的相貌吗?”
楼征将人背起来,陆丰捂着腰跌跌撞撞地站起身,不忘摇头:“没看见,但他戴着一张白面具!”
沐良玉高声下令:“找戴白面具的祭祀!”
士兵们立即在人群中搜寻戴白面具的祭祀。
楼征朝沐良玉一点头,架着春以尘走到姬青翰身边:“大人,县令昏过去了,需要大夫救治。”
徐忝主动道:“我去我去!”
“把人送回衙门,楼征你守着他。其余人留在此处,把凶手给孤找出来。”
半个时辰后,沐良玉将祭祀的人群统计完毕,名列成册交到姬青翰手中。士兵们从人群里找出了九十三个戴白面具的祭祀,命他们成排站在空地上,队伍外四面驻守着士兵。
“摘了面具。”
祭祀们纷纷取下面具,丢在地上,露出一张张陌生的脸庞。
姬青翰:“陆丰,里面有那个人吗?”
陆丰一拐一瘸走到人群前,挨着扫过去,最后垂头丧气回来:“大人,这些祭祀戴上面具后差不了多少,下官判断不出来!”
沐良玉:“殿下,卑职有一言,能否说?”
姬青翰点头。
“殿下,这些人大部分不是祭祀,只是春城中的百姓。”
沐良玉一颔首,立即有士兵押着一位祭祀走到姬青翰面前跪下,沐良玉一把抓过祭祀的手腕,将他的手掌呈在姬青翰面前。
那双手肤色土黄、五指肌肤粗砾,掌上满布老茧和细小伤痂,只有长年累月做大量粗活、农活才会养成这样的手。
陆丰探头看了眼,恍然:“祭祀大都从事舞、艺、技,尤其是灵巫,不可能做粗活累活,而且他们受君王赏识、百姓爱戴,日常出行几乎能媲美富庶人家。例如先帝时期的灵山十巫,大都出身显赫。家中门楣丹楹、非富即贵,要么便是仙姿玉貌、朱笔点斗,就连当中出生最平凡的月精,后来也因一身精妙医术,成为宣王府上的客卿,后半生享尽荣华富贵……”
说到此处,他的声音戛然而止,抬起头小心翼翼地望了姬青翰一眼。
月精既然成为了宣王府上的客卿,那自然是与姬青翰相识,更有可能是太子的人,他妄论太子的人,不论讨论的是谁都是冒犯。
“下官失言。”
姬青翰免了他的责罚,道:“孤曾见过月精的手掌,不过那时距离她做灵巫已过数年,月精年岁已高,掌上纹路不甚明了,但却看得出来保养得当,确实如陆丰所言。”
他又道,“孤刚到春城之时,曾命人将城中灵巫全部名列在册,虽不曾亲眼见过他们,却能知晓哪些人是真正的灵巫。你们去春池小院将名册取来,一一核查。”
他转过头看向陆丰,“若你们说的摸骨识人真有这般神奇,那只要等春以尘苏醒,让他试一试,辩识出谁是凶手即可。”
姬青翰睨了一眼熊熊燃烧的大火,虽然有士兵努力灭火,可那具遗骸和红伞在日光下烧得劈啪作响,就算救了,估计也再无作用了。
他原本以为只是一桩寻常的命案,没想到越来越麻烦。
“回衙门,”姬青翰咳嗽了一声,语调不怒自威,“把这些人全部送进牢中,孤亲自来审。”
第8章 鬼灯如漆(八)
衙门中针落可闻,姬青翰坐在主位上正在服用药膳。徐忝请了大夫已经回到衙门,现在正在核对两份名册。
沐良玉得了召见,单手抱着头盔走进堂中。
徐忝用余光悄悄暼了他一眼,见这位统领样貌年轻,大约不到三十。
沐良玉髻着高马尾,面庞刚毅,剑眉星目,他肤色偏麦色,左眼睑上留有一道浅浅的刀痕,浑身淬着一股凶煞之意。
只一眼,徐忝便收了视线。
“你怎么来了?”姬青翰搁下药膳,冷淡道。
沐良玉站在堂下:“太傅传书说您掉下了悬崖,要卑职来看看您有没有事。”
姬青翰似乎懒得理会他:“徐忝,你去问大夫,春以尘多久才会醒。”
徐忝连忙抱着名册站起身,告辞后便匆匆跑出去,堂中两人对峙的场景他大气都不敢喘,一个太子,一个边护使统领,两人闹起来只有他这个小官遭殃的份。
见闲杂人等离开,沐良玉缓步走上前,一把将头盔扣在桌上,他力道极大,震得桌面药碗一抖。
“赋长书,腿怎么了?”
姬青翰在成为太子前,倒还真叫赋长书,不过这事只有几位亲眷知道,沐良玉做过他的伴读,叫惯了这个名字,现在竟然也脱口而出这个名讳。
“沐良玉,太傅让你来看望孤,不是让你来质问孤做了什么。”姬青翰坐在位上,冷声道,“你最好从哪来滚回哪去,边护使,孤如何,轮不到你管。”
沐良玉:“你还因为那些被烧的书同我置气?这么多年了,赋长书,能理智一些吗?灵山十巫早就死在了成王之时,就连你最亲近的月精张高秋也一梦不醒。你要不要看看,她的坟头草都有三米高了!”
姬青翰一拍桌案:“沐良玉!闭嘴!”
***
姬青翰曾说自己曾有一位姨娘,倒也不是杜撰的人物。不过真实情况是,那人并不是他有血缘关系的亲姨娘,而是宣王府上的客卿,灵山十巫之一的张高秋。
成王二十年,正好是绥靖之乱的第六年。宣王妃诞下一子随后撒手人寰。宣王痛失爱妻,为了怀念宣王妃,将哀子取名赋长书,随了宣王妃的姓。
赋长书满月的时候,大夫查出来他身体不好,估计娘胎里带出来的病。宣王四处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张高秋便到了王府做客卿。
又过两年,绥靖之乱结束,姬家终于不用再躲避战火,诸多变故下,赋长书便又得到了另外一个名字:姬青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