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锦路_作者:漫漫行(486)

  对于燕王为何会如此做,沈皎能够猜出一二,这大概是因为燕王自身长期处在压抑,甚至是受压迫的环境中,一旦这种压抑没有,燕王的内心被释放,对于燕王来说反而未必是件好事,释放地过快,内心的膨胀就会越快,一朝得意,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没了压抑时的稳重,开始急功近利起来。所以,对于人来说,长期的压抑被突然间释放,未必是好事。

  “燕王怎么认为的,你不用管,他爱怎么想,就让他怎么想。至于他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朕会让人警告他,你不必理会他。”天和帝对于沈皎的话摆手道,却也没有要对燕王澄清沈皎并非太子一系的想法。

  “我明白了。”沈皎对于天和帝话语中的话,对天和帝的想法能够猜出一二。天和帝这是打算将她在明面上划归在太子一系了。虽然不知道天和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打算,让她在朝臣的眼中偏向于太子一系,但是天和帝有这个想法,对于她来说却是喜闻乐见的,这样她和卫赜的婚事会更容易一些。

  第292章 学堂

  之后天和帝对于燕王的事情也不再多说, 似乎心中也早有了打算, 随后两人的谈话便围绕最近朝中的大事展开。

  “如今, 秋闱已过, 接下来就是春闱了, 这些年你也见识过不止一次了, 今日就来说说自己对科举的看法吧。”天和帝说道。

  若说朝中的大事,最近最为重要的便是三年一次的春闱会试了。沈皎知道科举一直是天和帝心中的一个想要改革的重心,今天会和她谈及这个话题, 一来是因为最近朝中的大事没有什么比得上这科举取士了, 二来是今天她提及新旧规则的更替,提出改革, 天和帝对于科举取士的心思, 早在她第一次接触科举的时候便能看出来, 天和帝已经不满现在的科举现状已久。

  不是说对于现在的科举制度不满,在她看来,而是对科举取士的结果不满。科举取士代替九品中正制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帝王来说, 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拔更多的寒门子弟,打破世家对官场的垄断局面。

  但是现在看来, 这种目的只是达到了一部分,虽然在抑制了世家的发展,但是纵观历届科举的结果, 便能够发现,其中寒门子弟所占的比重极小, 而且寒门子弟的才学和能力因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同,依旧十分有限,很多都不能委以重任。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是世家占据朝堂的主要位置。

  世家依托于自己的历史悠久,藏书丰厚,教育资源的雄厚,即便是面对相对公平的考试方式,也并不示弱,更为重要的是,世家子弟不仅在科举上取得重要的成绩,在能力方面也是比寒门子弟要高上不少,特别是在对朝务的处理和想法上,世家子弟的眼光和格局无疑要开阔很多,所以,天和帝若是想要治理好天下,这些世家子弟是非要重用不可,不为别得,只为这些人的能力。

  不说别得,单看如今的阁臣中,最为重要的首辅和次辅出自如今大齐最大的两个世家之中,其余的阁臣中,也是有将近七成的人是出自各大高门世家。

  但是对于帝王来说,这样的场面却并不是其愿意看到的。自古以来,都是皇权和相权,帝王和世家相互制衡,但是却没有一个帝王希望自己被世家制衡,限制住自己的皇权的。不说别的,若是皇权压不过世家,最后的结果就是帝王的政令连皇城都不用出,直接在朝会上就被世家所否决了。所以,对于天和帝来说,是不愿意世家在科举中锋芒太盛的。

  而与她来说,她亦是不希望科举中都是世家的子弟。她所希望的是可以通过科举,达到叫教育的相对公平,只有教育公平了,百姓才会有出路,社会才会进步,这个和天和帝的目标并不矛盾。

  “皇舅舅若是想要寒门子弟在科举上可以和世家子一争的话,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沈皎也不避讳,直言天和帝的心中事。

  “什么办法?”天和帝抬眼看向沈皎,端正了态度,问道。

  “那就是在大齐境内,多开设书院,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得起书,这样读书的人多了,才能选拔出更多的有用之才,有用之才多了,大齐才能兴盛。”只有读书人的基数大了,可取取士中举的寒门子弟才能更多。

  “可是你应该知道,开书院哪里这么好开得?只这教书的先生就是一个问题,而且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供得起孩子读书的,先不说这束脩,便是这笔墨纸砚,只这写字用的宣纸就不是普通的百姓能够负担的起的。”天和帝听后摇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