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命_作者:涧边琴(100)

2019-06-12 涧边琴

  不久,小二过来了,委婉地问她要不要再上一壶酒?

  “再多上几壶。”

  作者有话要说: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by曹植

  歪诗、拙联,于韵脚、形制上或许有些出入,望大家一笑而过。(或者也欢迎提供一些更好的)

  第40章 偶遇机缘

  “多上几壶”——

  好几人回头看她:这声音太嘶哑了。

  待见得是一位稚嫩的黄皮少年,他们想想,只以为他到了换声的年龄段,于是又转回去。

  不枉苏慕又是穿儒服,又是以脂粉污颜色,还咳嗽着变声的一番功夫。

  几位酸书生接着谈话。

  一位蓝袍的书生说:“自去岁来,关外风声寂寂,那帮没用的武官们只知道耍枪弄棒,对此举手叫好。他们也不想事,匪类没有个定准,大城不犯是怕刀兵,然而连一些小村落在秋收之际都各自平安,这又是为甚?上月传来消息——那伙游牧的各个族类叫人统一了!”

  另一位对此嗤笑一声:“昨日黄花也拿来说项?那首领不同寻常,当今不是更英明神武?哪里又有什么只得担心的。”

  又有一位摇摇头,开口却是半遮半掩:“听到边关无事时,我早有所料。果不其然是这样……”扬手喝了一杯酒,长舌一伸,直将杯底都洗了一遍。

  前一位让他直说,这书生才道:“小弟研究关外各族多年,倒也粗通军事。蛮族现任统领乃是杀父弑兄,夺得的宝座。有一日,他们一家正打猎,追逐猎物的时候却听得首领一声惨呼,众人看去,只见得他身上密密麻麻的箭穿刺而过,把他扎成了一个刺猬。首领的手下惊叫一声‘谁做的!’,回首却见一大群人的手抬着,更奇异的是,这些人张弓的手没放下,脸上却与这位手下一样惊异……”

  故事吸引人,“哗啦”几声,附近几桌客人都拉近了凳子,直把这位书生围在中央。左右专注地看着他。书生却停了,用手晃了晃酒壶,“没酒了,口干,说不得话了。”

  旁边轮廓深刻,显见就是异族的大汉不明其意,一味地催他:“莫再拖沓拉扯,只管说去!”

  苏慕的酒这时刚好送上来,她本来要酒也就是为了占个座位,现下示意侍从将酒送给那书生,勉强用沙哑的嗓子开口:“美酒还需赏识人,既然爱酒到了不惜清名的地步,这几壶就请你笑纳了吧。”又是一笑,“盼你至少说话当算。”

  围观几人也有看破的,怕自己出资也没点明。这时听到苏慕慷慨解囊,话语又颇有微嘲,俱是为她鼓掌喝彩。没看出来的如那汉子这时一听也知道了,也拍案大叫:“看不出来这位兄弟人小,胆气是真壮!”

  众人又起哄既然已经送来了酒,叫书生快说。

  书生接了酒,被人点破了,也是面红过耳。几位同窗悄悄退入人群,他只得留下继续说,这时众目睽睽,他的态度就没有方才那么游刃有余了。

  “原因很简单,蛮族现任首领同曼从小训练队伍时有个规定:他手下人需同他一起放箭,他射哪里,哪里就是万箭齐发。这次他趁他父亲不备射向了老首领那个方向,结果下面人也出于习惯一起跟随。老首领身上那么多箭,结果也不知道有没有他的,也不知道具体是谁射的。纵是有人看清,也无人会说出来……”

  大家纷纷感叹这同曼诡计多端。有清正的士人交头接耳:“此枭雄也,若不早除,以后必酿成大患!”,“说的好听,怎么除去?”,“武官养来吃白饭的……”也有组织不出语言但是觉得很厉害的。

  苏慕却出声问道:“你的同伴也说关外势力多如牛毛,同曼杀死亲人继承的也只是其中一支吧。他是如何统一的?”

  “那就要说到他攻打几个部族的事情了……”受了酒,苏慕一问,书生不好不说,下面又连篇累牍地讲其中的事迹,气氛越炒越热,围观的也越来越多。这酒馆本来诸人混杂,多有异域人在此休息,偏偏书生自己出于习惯,还要不时加以点评,忧叹一番未来蛮族与我朝的关系。当下就有人看几个外族人不对劲了。

  苏慕听得差不多,从人群中脱身出去的时候,就听得一旁巷子里传来拳脚呼喝声,听着有些耳熟,远远一望,恰是几人围住之前那几次问话的外族汉子拳脚相加,汉子以一敌五还不落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