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我这是经历了啥_作者:焱炎火(24)

  不过他的美梦注定不能实现了。

  当他们还在海上漂的时候,奕謹就已经根据他们的航线预估了他们的停靠地点,并已经布置好小米□□队守株待兔了。

  虽然大清水师战舰装备以及战力都很弱鸡,但是奕謹敢保证绝不让洋人踏上岸一步!上不了岸的洋人没了食物的补给,奕謹相信他们撑不了多久的。

  不过经此一役,奕謹又发现了一个弱点,即大清水师的发展问题。不仅没有精通水战的将才,而且也没有先进的战舰装备,此次若不是在家门口打架,胜负还真不好说。当然,如果国力强盛的话,又怎么能任由别人欺负到家门口呢?归根结底,还是太弱了。

  所以,一方面奕謹在国立学堂又增设了水师培训的课目,培育水师高级人才;另一方面,又给杏贞及其团队布置了舰船及装备研究的科研课题,争取尽快弥补大清水师的不足,以此抵御觊觎者的窥伺。

  当然,这都是后话,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将懿律率领的英国远征军打回他老家去。

  第二天一大早,懿律所率英国远征军如约发起冲锋,大清驻渤海湾水师意料之中的不堪一击,在英国舰船的冲击下,溃不成军。

  但当懿律准备率军登陆抢占海岸的时候,受到了强烈的抵抗。因为经杏贞研究的小米□□要比原大清的鸟铳射程和精确程度高很多,有效射程差不多能够达到800米,比现阶段英国远征军装备的枪械还要先进,所以英国远征军一准备登陆,就会受到猛烈攻击,以至于他们原计划傍晚登陆的愿望只能是个美好的梦了。

  相对于英国远征军前进受阻,清政府上下则是欢腾一片。原来的主和派也不得不敬佩坐在龙椅上的那位,原以为他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哪想到原来是有底牌,才敢摸老虎屁股啊!

  不过虽然现在看来形式一片大好,但是其实危机还没有解除。英国远征军既然敢远渡重洋不远万里的来大清的地界实施侵略行动,自然是有所倚仗的。就比如:大清海岸线绵长,渤海湾登录不了,就不信其他地方也登陆不了!而且此时印度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了,虽然还是挺远的,但是英国远征军所需要的必备物资却不是坐吃山空的,有了补给,英国远征军做持久战也是可行的。

  事实上,能做远征军最高统帅的自然不是傻的,见渤海湾情况并不如预期所想,而且远征军伤亡情况也比预期多,懿律自然不会硬拼,他立马下令撤退,并以东海海域江苏境内为二次登陆地。在懿律看来,清政府的小米□□绝不会布置到整个海岸线。

  事实也确是如此,在现阶段工业水平基本为零的时代,小米□□的生产主要还是靠人工,即便规模再大,其生产效率还是不高,故而,奕謹虽有雄心将小米□□装备整个大清军队,但限于生产效率,以及使用经验,小米□□暂时也只取代了京城附近几个用鸟铳的军队,渤海湾之所以有小米□□,还是奕謹判断英国远征军登陆地后事先派过去的。

  英国远征军迅速撤退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朝廷,自有思维简单的大臣满面喜色,天真的以为蛮夷被华夏天威震慑住,故而仓皇撤退逃走了。当然大部分的官员还是考虑到了洋人的险恶用心,故而面上更多的是凝重之色。

  虽然情况往不好的方向发展,但奕謹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焦虑不安。水军不给力,小米□□数量有限又怎样,大不了把洋人放上岸再解决不迟,杏贞及吴老道所研究的新型□□威力不错,大可以拿洋人试试水,再者,大清自产红衣大炮虽然还没来得及让杏贞改良,但总归还是有点用处的,到时候和新型□□配合使用,应该也不会让洋人讨到便宜。就算情况不理想,不是还可以论持久战么,以大清泱泱大国之物力,想要抗衡英国区区一个远征军,只要有斗争的决心,根本就不用担心战况。

  其实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方并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奕謹一直都很不理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统治者及统治阶层都太软弱无能了。

  不提奕謹心中所想,只说英国远征军从渤海湾撤退之后。

  英国远征军乘兴而来,以为到了大清一定会给这个不服管教的国度一个大大的教训,却没想到一来就碰了个钉子,所以他们心中自然憋了一股怒气。

  就凭着这股怒气,懿律率领英国远征军生生把十五天的路程压缩到了十三天。

  又是一日日薄西山,匆匆赶了十几天路的英国远征军终于看到了大清东海口的袅袅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