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侯府陆续有风声传来,太后隐约也知道,方重衣已经惦记上这位姑娘了,否则怎么会专程在今日入宫?
苏棠吃完了一块点心,见太后若有所思,目光似落在她身上,又像在考量什么与眼前不相干的事。她不便贸然打扰,便又拿了一块金丝糕,细嚼慢咽打发时间。
“来京城之前,你都是住在哪儿?是不是吃了不少苦头?”
太后已经收回迷蒙的目光,重新注视她。目光慈和又心疼,语气也是嘘寒问暖的。
苏棠一怔,心中有什么东西稍稍触动,但即便如此,她也不可能在殿上跟太后大倒苦水,便把之前流落到兴余村的事简要说了一说。
“哎……”
尽管她已经尽量淡化了,可太后听完,仍是轻轻叹了口气。
“可怜的孩子,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父母也不在身边,还被些腌臜小人给算计……”太后拉过她的手,细细看着,良久目光又微微一动,“若你父王……若你父亲和母亲不日后便能来看你,可还开心?”
苏棠睁大眼睛,错愕了半晌,不知太后怎么忽然提到这些。
“我……我很久没见过他们了,我也——”不知为什么,尽管她记忆甚为模糊,一提到父母,梦境里的影子又清晰萦绕在眼前,余下的话不自觉哽咽在喉间,难以名状的酸楚堵得她心慌。
“好好,没事的。”太后体察到苏棠的局促,拍了拍她的手背,“那时候你还小,很多事必定都记不清了,没关系,一切都会慢慢好的。”
苏棠平复了一会儿,抬起眸子,小心翼翼开口问:“太后可是有民女父母的消息?”
太后笑了笑,却并未正面回答,只是淡淡说:“哀家这里是有些音讯,再过些日子,他们应当就要来了,放心吧,哀家自会安排你们团聚的。”
苏棠点点头,不便多问了。
她心里狐疑,为什么太后对她如此关照,难道与失散的父母有关?
第38章 蜜桃糖
翰林的考选名次一放榜, 便轰动了整个京城。画待诏第一名, 赫然是一个姑娘的名字, 苏棠。
一时间,这位翰林苏待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聊得最火热的话题。吃瓜群众的想象力都是无穷的,传闻几经转手后, 在三天之内就变得面目全非。据说这位苏姑娘能左右手并用,嘴里还叼一支画笔, 面圣时, 一炷香时间能同时完成八幅佳作, 一笔一划之间动作翩然,画笔舞得如同虎虎生风的长剑。还有人说这位苏姑娘貌若天仙, 姿容胜雪,男子提起来一脸神往,女孩子则一脸艳羡,但更多的是自豪。
庆朝女子地位不低, 女官也是不少的,但大都集中在六局,此外还有些女捕快女县官,九寺中也有少数女性官员, 但说到翰林, 却是头一次出现女子的身影。
因此,这件事还带动了一个风潮, 人们纷纷送自家闺女去学画,不少书院开始扩建学堂, 连带着卖文房颜料的商铺都红火了好几倍,苏棠从前那些画作更是水涨船高,从几百文一下子涨到几百两。
然而整个京城越是热闹,苏棠本人越是感到凄凉。几百两……以她目前的身价,随便画几幅就可以把欠唐音的债还上,可自从入翰林第一天,她便接到最重要的一条严训。
不准接私活。
苏棠想,不接便不接算了,好在有俸禄可以弥补,谁知发俸禄那天,同僚们都高高兴兴去内侍省领了银子,只有苏棠被告知,她还倒欠国库五十三两。
这笔欠款正是考试那天,皇上赐给她的那几只画笔。
账房里,负责发放俸禄的姜簿记哗啦啦打着算盘,手指如翻花,眼睛不抬道:“苏待诏原先欠五十九两,俸禄是每个月七两,上边儿特意交代过,每个月拨一两银子给苏待诏买米买油,免得挨饿,因此最后还欠五十三两。”
她万万没想到皇上当时竟不是戏言,真一本正经要记她账上,还特意交代了内侍省……
这什么扣门皇帝!
黑心!
苏棠很忧郁,本以为熬出头了,没想到落入了更大更深不见底的坑。
说起来,自她入翰林以后,根本没见过皇上的面,最重要的职责就是陪太后。可太后常年病着,有时候需要静养,便很贴心地提前告知她不用去了。因此苏棠每个月也只有十几天往宫里跑,平白多出许多空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