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美_作者:桂仁(138)

2019-06-07 桂仁 种田文

  这话说得葛大娘不住点头。

  她如今有人作伴,日子好过,越发慈悲,笃信这些因果报应了。

  “你若不知那铺子做什么,何不让你那表兄过来开个分号?也不拘卤些什么,只要做得干净就好。客人配上干粮就能带上船吃,还方便许多。”

  嗳!

  这主意好。

  渡口那些饭食,可是被秋大姑吐槽了好久。王大叔自己看过,也觉买不下手。

  走前老姨和表兄都说,只要水生肯吃苦,把这手艺学去,往后自己回家开个铺子也是行的。

  就算他暂时开不起,象美娘说的,租下来也好了。

  然后再瞧着美娘她们,主要是秋大姑那个眼神,王大叔脑子里,终于闪过一抹名为投桃报李的灵光。

  “那你们,想不想也租个铺子?横竖我过些天又要去,能替你们打听着。”

  孺子,啊,是大叔可教。

  秋大姑含蓄笑笑,“我才想说这话,那就麻烦你了。”

  她是在大地方见识过的人,深知这渡口若是发展起来,肯定繁荣。

  越早投资越好。

  说不定到时光凭当包租婆,都能赚份养老银子呢!

  王大叔心中疑惑尽去,干劲十足的走了。

  郑飞扬也将上午的考试汇总,又综合评定,得出成绩。

  美娘灵机一动,模仿朝廷科举,用大大红纸,按名次把上榜妇人名字写上。

  又寻块干净木板,特意把前三名的针线钉了,要一并张贴出去。

  秋大姑见此,嘲笑她“光说不练假把式”。光表扬没奖励,那都是耍流氓。

  然后豪气的拍出数量不一的三大串铜钱,拿红绳串了,一并挂在外头,言明是给前三名的彩头。

  这下子,可是引来不少路人驻足围观。

  对于民间女子来说,针线做得好,虽能得句夸奖,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但这一回,顺心针线铺首开先河,给大家列了名次,还有奖励,就很值得人说道说道了。

  他们虽不识字,可有郑飞扬在那儿讲解啊。

  其中若有谁家的媳妇婆娘,姐姐妹妹,哪怕是邻居,男人们听了,也觉荣耀啊!

  于是巡城回来的韩县尊,就见围顺心针线铺门外的人,比早上还多。

  等韩二牛去打听回来,韩县尊也不得不在心底夸一句。

  小狐狸这事,办得漂亮!

  第86章 争气

  邓大婶一直是巷子里出了名的巧手妇人,可勤快本份的她,嫁来婆家二十年,从来没得过婆婆一句好话。

  不论她做什么,婆婆总是拉长了下嘴唇,“这有什么呀?想我们年轻那时候……”

  直到上个月。

  她头一回拿了足有二两银子的工钱回来,可是把全家人都吓着了。

  婆婆张大嘴,来回数了四五遍才问,“这,这别是人家算错了吧?要不要退的呀?”

  邓大婶喏喏道,“我也怕错了,问了三遍。可美娘说,就是我的。娘,娘您收着吧,这么多钱,我真怕丢了。”

  婆婆似想说什么,到底闭了嘴,把钱收进床底下的老腌菜坛子里。想想不放心,又抱到枕头边搁着了。

  等中秋节时候,亲自跑去割了厚厚一块肥猪肉,全家人美美的吃了一顿。

  然后九月初一,邓大婶一早赶去参加顺心针线铺的考试,又早早赶回来做饭了。

  婆婆好奇,问她考得怎么样,邓大婶也只老实摇头。

  “不知道哩,慌得很,跑了三回茅房。我都不敢看,考完就回来了。”

  婆婆骂她胆小没用,她也不敢回嘴。

  本来么?自己就是胆小。

  邻家妇人每回欺上门来,都得靠婆婆撒泼打滚才行。

  说来自家婆婆虽凶了些,倒也不曾跟那些恶婆婆似的,故意打骂刁难媳妇。

  无非是没个好脸子,也就罢了。

  下午。

  邓大叔比平日回来得早些,汗都顾不上擦,就急匆匆的问老婆,“听说你在镇上考了第一,是真的吗?”

  邓大婶吓一跳,“什么第一,我不知道啊!”

  邓家小子也跑了回来,兴冲冲道,“娘,娘!你真考了第一,那针线铺外都贴出大红榜了,听说还有彩头呢!”

  邓婆婆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什么彩头?你娘还能拿第一?别是同名同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