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四好种田_作者:卫乔(536)

  后来有人总结它的成功经验,不提这些客观因素,反而把重点放在供销社独辟蹊径,在中国的传统饮料“茶”上做文章,率先推出“冰茶”概念。

  似乎它的成功,全部是因为创新。

  在郑建树看来,这完全是瞎扯,其它人想复制它们的成功经验,除非有他们的魄力,并在饮料策划上再走新路,否则根本不可能成功。

  “我知道。”方明湘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任何一个行业,当大家都一哄而上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出。当大家都害怕离开时,恰恰是进入的最佳时机。”

  趁那些前世鼎鼎有名的饮料巨头,还没进入这一行,谢国兴如果提前布局,至少不会输于他们。

  “这话——好像也有道理。”郑建树听了方明湘的解释,似乎被他说服了。“那你们打算做什么产品,茶饮料、果汁饮料还是汽水?”

  他会这样问,是因为现在的饮料市场,这三类最受欢迎。

  最出名的茶饮料,以旭日升为代表,果汁饮料则是汇源果汁为代表,健立宝代表的是汽水饮料。

  “前期我不建议他们做这三样,而是主打矿泉水。”方明湘回答道。“等产品销路稳定了,再做茶饮料。”

  她非常清楚,饮用水和茶饮料,才是接下来市场最大的两块。

  而果汁饮料,几年后才真正流行,到时再开发也不晚。

  “哦?”郑建树对她的话非常疑惑,“矿泉水市场比较大?”

  这时候比较出名的饮用水品牌,应该是来自于深城的怡宝,它也是国内最早的瓶装水品牌,八九年就开始在市场出现了。

  不过比他们更早出现的,就是桶装水和饮水机,几乎占领了净水市场的全部份额。

  “也不能这样说。”方明湘知道这时候桶装水比较流行,每家单位和公司,基本上都有这样的设备,喝瓶装水的人暂时没前世多。“不过桶装水容易有两次污染,卫生无法保证,还不如瓶装水,而且携带方便。”

  这一点在前世早成了共识,所以瓶装水的销量,早已超过了桶装水。

  当然这些观念,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让大众接受的,需要长时间宣传。

  不过她有办法,学前世的办法,在报上写软文,把瓶装矿泉水的好处多加普及,相信市场会作出正确反应。

  总的说来,能舍得花钱买水喝的顾客,多是那些讲究生活质量的机关工作人员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普通老百姓烧水喝习惯了,就算要出门,带瓶凉白开就行了。

  “我看还是悬。”郑建树依然没多大信心。

  “其实我觉得开家方便面厂,应该更赚钱,只不过投资更大,设备需要全套从国外进口,所以只好放弃了。”方明湘对他的态度也没在意,笑着又说了一句。

  有的行业会火爆,本来就有偶然性,前期不被看好也正常。

  如果不是有重生经历,她也未必会建议谢国兴投资这些项目。

  倒是他跟赵叔一直在深城工作,那边打工者最多,这几种快销品销量确实不错,所以不需要她过多解释,两人就接受了。

  接下来国内兴起的打工潮,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方便面有了庞大的顾客群,想不赚钱都难了。

  第一百十七章 健身会所变故

  “方便面倒确实是个好项目。”郑建树一听,忍不住点头。“那些年轻人上班下班,哪里有时间做饭?如果是租房子的,厨房和卫生间都没有,吃泡面最方便了。”

  就连他碰到下雨天,懒得出去吃饭,也会买几包面回来泡着吃。

  虽然吃多了嘴里一股子怪味,不过汤汤水水的,比面包饼干好吃。

  这件事定下来之后,赵叔留在当地,忙着招工安排生产,方明湘则帮他设计了瓶子的外包装,并写了计划书,定下广告语以及品牌宣传的具体策略。

  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她的观念。

  方明湘希望通过一系列手段,把农家山泉打出去。

  等产品下了流水线,务必一炮打响。

  这样一来,谢国兴就能快速赚到一大笔钱,解决汽车城那边的压力。

  谢国兴回虞城后,拿了方明湘的包装样品草图,去沪市找厂家制作瓶子。

  几天后,他拿了样品回来,给方明湘看。

  “不错。”方明湘接过来仔细看了看,见瓶身和外面的商标都跟自己设计的一样,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