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荣娘传_作者:华卿晴(30)

  “娘也愿就是贵人的一时兴起,但愿与咱家无碍。”魏梁氏也是盼着,倒底不开罪了贵人,在魏梁氏眼中就是好事了。

  “对了,等着中秋节时,咱家回一趟梁山村。”

  魏梁氏又是突然的提了一句。

  魏荣娘、魏长一听后,兄妹二人是互望了一眼。

  魏荣娘说道:“娘,怎么突然提了这事?”

  “哦,娘,可是舅舅那边已经说好了,咱家要卖田地的事情找到了买主?”魏荣娘又是忙问了话。魏荣娘突然是意识到了,梁山村里还有她家的田地呢。

  这可是她爹给她家留下来的家业。若是不离开了宣城,这一份业注定是哥哥魏长承继下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道歉哈。

  暂时码字卡文中。作者君很可能很晚才能码出来。

  道歉,慢慢补更。今天看来补不齐,抱歉哈。

  第16章

  “你舅舅托人传了消息进城里。田地已经寻到了买家。”魏梁氏给了女儿一个肯定的答案。

  魏荣娘听了,只是轻轻点头。

  可点头后,魏荣娘的目光又是望向了哥哥魏长,她说道:“大哥,你是什么想法?”

  “依了娘的意思,咱家要去了京城,便是卖了田地吧。往后怕难再回来了。”魏长说了此话。

  魏荣娘听了,却是想说些什么。可最后,魏荣娘停了到喉头的话。

  若是以魏荣娘的心思,她是大概了解的。其实,她爹留下来的田地并不多,只是十亩的水浇地,十亩的旱地。

  可这份家业在梁山村里,那也是一份可以传给子孙的家业。

  当然,这等家业要供了魏荣娘一家的吃喝?这是困难的。魏家在梁山村有二十亩的田地,在宣城里还有一家铺子。

  那一家铺子才是魏家真正吃饭的家业。至于田地?

  只是为了护住魏家是农户的户籍。

  士、农、工、商,这商籍最是低贱不过了。似魏家这等普通的小户人家,也是不愿意子孙打上了商籍的烙印。

  究其原由?

  无外乎商人低买高卖,在这等普通人家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里。商人是最拉了眼红与仇恨缘的。

  位卑而财多,这已经是原罪。

  商人在那些世家门阀与皇族贵人眼中,不过是圈养着的肥猪、猪羊,等着哪日年景不好了,便是杀猪、杀羊吃肉就是。

  “荣娘,你似乎有什么想法?”

  魏梁氏倒是瞧出了女儿似乎有想说的话。便是提口问了一句。

  “咱家若去了京城,离着梁山村就远了。哪怕请了爹的牌位,到底爹的坟在梁山村里。女儿就是想着,十亩水浇地卖了,咱家能得一笔收入,去了京城宽松些。那十亩的旱地是否便不卖了?”

  魏荣娘说了她的看法,她的目光也是时时的打量了她娘和她哥哥,她慢慢讲述了她这般做的原由。

  魏荣娘继续说道:“百善孝为先。哥哥是读书人,最重了声名。咱家十亩不卖的旱地,却不是白白与旁人。而是做为了祭田,由着梁山村里的邻里帮衬年年给爹扫墓。”

  “当然,这等事情要立了字据的。也要全村人做一个鉴证的。”魏荣娘又是提了一个补充的。

  魏梁氏听了,却是迟疑了一下,才道:“若是这事情,何不托了你舅舅家?”

  到底是十亩的田地,哪怕是旱地,在魏梁氏看来,也是肥水不落外人田。当然,也不可否认了,魏梁氏听着女儿讲了,要给儿子这个读书人留了好名声的由头,也是真给夫君留一个身后的体面。

  把田地给舅舅家?

  魏荣娘听了她娘的话,心头有些想冷笑。

  对于舅舅家,魏荣娘倒没什么恶感,当然,也没什么好感。

  这些年了,她家的二十亩田地是谁打理的?是舅舅家。

  她家得了些什么?

  按着当地的租赁田地,自是地主与佃户□□分,这乃是寻常的租子。自家与舅舅家是亲戚,哪能让舅舅吃亏?

  这便是五五分了田地里收上来的粮食,当然,只是粮食。这是不含了舅舅家种的那些蔬菜、豆子等等的农杂之物。

  魏荣娘家出的田地,这分得的五成粮食里,还要含了上交的赋税。把这赋税一除,魏荣娘家剩下来,就叫一个可怜了。有些年景里,官府若是摊派的多了,魏荣娘家收上的粮食不够交了摊派,铁定又得倒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