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魏荣娘家的田地,都是让舅舅家白种的。
就这舅舅家还常常来述了苦。有外祖这等长辈在,她娘又是耳根子软的,若是光景不好了,莫说田地的粮食,她家还得接济些舅舅家。
魏荣娘想,她娘的底气就是仰仗着家里有一家铺子撑着开销。若非如此,魏荣娘担忧了,她家铁定得穷的揭不开锅了。
“大哥以为娘的提议如何?”魏荣娘把目光转向了她的大哥魏长。
对于她娘的耳根子软,魏荣娘相信的。何况,哪怕对于舅舅家不讨厌,也不亲近。可到底这是舅舅家。
魏荣娘知道她娘是偏向着更相信了娘家。
至于她娘的提议?
魏荣娘不能提出了反驳。一直以来,魏荣娘就没有想着真挑拔了她娘和舅舅们的关系。到底外祖还活着,她娘也是孝顺的人,岂会不顾惜了外祖?
孝顺这等名头,于她娘这等出嫁的妇人而言,亦是重要的。
“问我?”魏长迟疑了。
魏长的性子本不是一个能做主的。他的耳根子之软,跟他娘魏梁氏也是相差不远,母子二人都是看着有主意,实则没主意的。
“这……”魏长没想出了一个答案。可他娘和妹妹正寻问呢。
“大哥是一家之主,此事关乎了家中的田产,当是大哥拿了主意。”魏荣娘用肯定的语气回道。
“对,荣娘这话在理。大郎你是家中的男丁,你爹留下来的家业,你当拿了主意。”魏梁氏似乎听了女儿的话,也在儿子的身上寻到了主心骨,这是准备听了儿子的话。
对于魏梁氏而言,她的一辈子在嫁听爹娘的。出嫁了听丈夫的。丈夫去逝了?她根子软和的听了娘家兄弟的。
到如今女儿一提醒,魏梁氏的主心骨自然全是转移到了儿子的身上。在魏梁氏的眼中,儿子就是她后半辈子的依靠。
“都依娘和妹妹的意思。咱家的十亩水浇地卖了,以作去京城的盘缠。十亩旱地由得舅舅家照顾,让舅舅家帮衬着每年给爹扫墓。”
魏长同意了他娘和妹妹的话,他似乎也没旁的其它主意。
魏荣娘却是说道:“娘、大哥,十亩旱地由得舅舅家照料当可。那地契却不可能给予了舅舅家。咱家回了梁山村,别外也需要请了村里的长辈们吃一次席面。一些人情来往,却是不能少的。同时,亦可请长辈们做一个见证,想是舅舅家应该不介意咱们先小人、后君子的做派。”
“会不会让你舅舅丢了颜面?”
魏梁氏吱吾着说了一句。
魏荣娘听了,笑说道:“本来就是哥哥继承了爹的田产,让舅舅家照料了,何来让舅舅家吃亏的?”
第17章
“大哥,你怎么看?”
魏荣娘把皮球踢给了大哥魏长。
至于那十亩地的归属重要吗?魏荣娘觉得也许重要,也许不重要。端看每一个心中的衡量。
魏荣娘觉得不重要。她心中离开了宣城,去了京城这事情更重要。
她娘、她大哥会觉得重要吗?
魏荣娘不知道。
可魏荣娘知道的便是这十亩旱地,让舅舅家白得了,舅舅家肯定是乐意的,也是觉得这十亩旱地的归属是重要的。
“要不把十亩旱地分成两份,一份给梁山村做了祭田,一分给了舅舅家。由得村里做一个鉴证,让舅舅家每一年帮衬给咱爹打墓。”
魏长提了一个和稀泥的法子。
十亩旱地值得多少银钱?魏长不知道的。
魏长是一个读书人,他的人生目的全在读书上,至于读书前得功名了。那肯定是一心奔往了更远大的前程。
至于家中的田地,还是少得可怜的那区区二十亩。魏长从来就没有关注过。
这等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自然是崽送爷田不心疼。
魏荣娘心疼了。十亩的旱地白送人?
她大哥讲出来了。她娘听了,还是颇意动的样子。
魏荣娘觉得牙疼。
“娘以为大哥的话如何?”魏荣娘把话头丢给了她娘。魏荣娘在想着,她娘会如何回答呢?
“其实大郎的法子挺好的。两相便宜。”魏梁氏听了儿子的法子,也觉得两全其美了。即让娘家能心平了,亦让梁山村的村人们都能赞一个好名声。
至于吃些亏?
魏梁氏受的教训,就是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