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你快来看,快来看,是个黄狼子啊!”。大毛忙叫李杏儿。
李杏儿跑过来,瞪了大毛一眼,“不许瞎说?”。
“不是的吗?这不是黄狼子是什么?”。大毛以为自己猜错了。
“可不能叫它名字,这东西邪气地很,你也是说它,它越来”。王婶子给大毛解释了下。
这黄狼子,虽然跑得快,奈何腿短,在牛屋里溜了几圈,到底还是被大花逮住了。大花两只前爪把它扑住,一口将它要死。大毛看着还有些心疼。
大花叼着那黄狼子跑到李杏儿跟前,松了嘴把它丢在地上。自己坐好,歪着头摇着尾巴看着李杏儿,一副求表扬的可爱样子。李杏儿摸了摸它的头,夸了句,“大花真能干”。大花的尾巴就摇的更欢了。
大毛蹲下去看地上的黄狼子,觉得和松鼠长得有些像,其实还挺萌的。可能就是身子长点,尾巴没那么蓬松吧。
“幸好这东西没放屁,要不这牛屋就不能闻了”。李杏儿说着,提着黄狼子的尾巴,走到外面的麦杆堆上,甩手把它扔到了草堆顶上。
“娘你这是干啥?”,大毛以为这跟扔牙齿一样,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我把它晒晒,晒干了拿到镇上去卖,该是能卖个几文钱的”。
大毛皱着眉头想了想,这黄狼子卖的话也主要是卖它的皮毛。这与其晒干了卖倒不如这会儿卖。等到干了,这皮估计不好处理,到时候反而卖不上什么价钱。
“娘,明天正好逢集,你明天就把它卖了吧,或许还能多卖几文”。大毛想,哪怕能多卖一文也是好的啊。
“鲜的就怕没人收吧,我记得你大舅以前都是晒干了卖的”。李杏儿是有些担忧的。
“没人收的话咱们再拿回来晒,也不费事”。大毛又劝了句。
李杏儿点点头,觉得可以试试。
第二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一,过了这个集,年前就只剩两个集了。杨二柱驾了牛车,准备去镇上把年货置办起来。怕集市上人太多,就没带两个孩子去。
快晌午的时候,两个大人才驾着牛车摇摇晃晃地回来。车上堆了许多东西,杨二柱一样样地往家里搬。除了鱼和肉,大毛还眼尖地看到了些北瓜子。
“富贵,大毛,过来”。李杏儿朝连个孩子招手。大毛和富贵立时围了上去。李杏儿从车上拿出个包的方方正正的帕子,一层层打开,“娘给你们买了糖,拿去吃吧”。李杏儿从帕子里拿出两个糖角,分别塞进了两个孩子的嘴里。
一入口,大毛就吃出来了,这是麦芽糖啊。这可真是好久没吃了,大毛甜地眯起了眼睛。
“给,这些都给你们,不过可别一下吃光了,慢慢吃。这可是大花给你们挣的!”。李杏儿直接把帕子递给了富贵。
“娘,那东西卖了多少钱?”,大毛含着糖问李杏儿。
“卖了八文呢,可不少了。幸好没晒,晒了最多能卖个三文”。提起这意外之财,李杏儿不由地笑呵呵的。
“就这点糖要八文吗?”,大毛知道这里的糖得来不易,但是没想到那么贵。
“那哪能,这糖三文。买些给你们甜甜最就行,买多了没的把牙吃坏了”。关于省钱,李杏儿总是有道理有说法的。
下午的时候,富贵和大毛带着糖去找了成才。三个孩子一起,甜甜蜜蜜地把糖吃了个光。成才娘见了,在心里夸了两个孩子一句大方。“富贵,大毛,婶子明天熬糖稀,到时候我让成才上去叫你们一块来吃糖稀”。
成才和富贵听了都十分开心,与这麦芽糖相比,孩子们更喜欢糖稀。大毛没听过也不记得以前有没有吃过这玩意,不过见两个孩子高兴的模样,她也开始期待起来。
第二天早上吃完饭,不待成才来喊,富贵就带着大毛下去了。大毛很想看看这糖稀到底是如何做的。
两个孩子到成才家的时候,成才娘已经开始煮山芋了。虽然还早,三个孩子已经围在锅边上眼巴巴地看着了。山芋煮熟后,成才娘上来把锅里的山芋捞到木盆子里,足足捞了满满一盆子。再把锅里的水刮了干净后,叫上三个孩子一块儿把山芋的皮都给扒了。扒完皮的山芋又撂回锅里。
等山芋皮都剥好了,成才娘去堂屋里端了浅浅一盆子的麦芽,顺便把成才爹也叫了来。成才爹爹刚刚在屋里剥花生来着。成才爹来了以后,拿锅铲和擀面杖把锅里的山芋搅的稀烂。成才娘就赶紧把发好的大麦芽倒进去。就这么放着等了一会儿就能看见山芋泥慢慢渗出水来。成才娘又拿了干净的布袋子来,成才爹把锅里的山芋泥舀进袋子里。拿了块干净木板靠在刚刚的空木盆里。木板底端抵着木盆的底,形成一个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