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叶籽这种性格的人恋爱,好坏兼有,好处是生气好哄,闹脾气转眼就忘,坏处是一吵架就特别气人,你这边还气得要死,她这边已经风调雨顺,显得特别不被看重。
不管骆明远怎样,叶籽反正第二天就搬出了碧海,就在附近找了个酒店对付了几天后,跟随大部队到达了新昌。
如叶籽所料,骆明远并没有随行,而出发前,叶籽问过吴倩,吴倩没有叶籽这么好运,能直接进组工作,她还在公司做新人培训。
飞机场和摄制组碰面都是急匆匆的,只打了招呼认了脸。
上了飞机大家又都只顾休息,气氛还挺冷清,叶籽也没搞清具体状况,夹着尾巴以为这次剧组可能比较可怕。
直到坐上接机的大巴后,气氛陡然一变,大家三三两两开始寒暄起来,叶籽瞪大眼睛看着突然充了电的精分群众直挠头。
大巴上叶籽同座的,还正好是副导演张新民,看见叶籽一脸懵逼的表情笑了:“我们组的工作人员都这样,人前高冷,没人的地方都很神经。”
其实很多电视剧摄制组,都是以导演为中心有个主创团队,不管这导演接什么戏,几乎都是同一拨人参与制作,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老熟人了。
“啊,这样啊。”叶籽平时很少接触反差如此大的摄制组,试图理解地点头。
张新民率先做了介绍:“那个,我之前跟你通过电话,我是张新民。”
张新民虽然名字取得有点土气,但人收拾得很洋气,留着一点小胡子,虽然年纪比叶籽还小一岁,看上去倒沉稳很多。他穿着纯色的t恤衫,倒比穿花衬衫还惹眼,日常练就的肌肉轮廓被贴身的衣服勒得很清晰,让人不自觉多瞄上一眼。
也许是这个副导演形象跟叶籽想象中的太不一样,叶籽呆了一瞬才手忙脚乱的回应:“张导,你好,我是叶籽。”
而叶籽的形象也跟张新民想的不一样,一个空降兵还爱哭,还以为是个林黛玉一样的公主病,没想到真人长得一副带笑的甜姐儿样,一双大眼睛圆圆亮亮,十分惹人注目。
自古可爱最为得人心,叶籽的长相还是很讨巧,张新民打开话匣子,抛了个话题给叶籽:“怎么样?剧本读熟了么?”
叶籽说:“看了几遍,写了几篇人物小传。”
这倒是出乎张新民的预期,他说:“你还写了人物小传!能看看么?”
叶籽不爱用电子设备记东西,又清楚自己爱丢三落四的毛病,并不零散的找纸写东西,所有工作相关的反思和灵感设计全都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记录,这个本子就随身带着走。
张新民要看,叶籽直接就从包里翻出来递了过去。
《霜月明》这部剧是由小说改编,剧本进行了一定程度改编,采用双线并行的故事结构,遵照时间顺序讲了一场延续两代的武林秘闻。
一条线是明线,男主在寻找传说中得之可得天下的霜月刀的征途中发生的一系列爱恨纠葛。一条是暗线,讲述主角父亲封刀的血腥回忆。
而双线最终的主题指向是——世事并没有所谓真相对错。
总体剧本人物关系宏大复杂,但叶籽毕竟从小把看书当吃饭一样的,阅读上的敏感度很高,基本上一遍就能梳理清晰所有主线人物关系,第二遍就可以把编剧在文本上对人物的细节塑造翻出来进行思考。
叶籽的人物小传和其他人的写作不一样,她写小传不是创作式的通过生平推导人物行为。而是很影评的方式,站在观众的角度通过人物行为反推人物的生平,去完善人物逻辑。
她只写了目前男二于飞白,女主江碧君三个人,毕竟男主林萧是由骆明远来演,叶籽写起来总会代入人物,颇有些尴尬。
第66章 处处吻
叶籽对男二的人物小传写得很有意思,男二于飞白本来是江湖上大家之子,玉质端方,与女主是未婚夫妻,可随着无名小卒的男主出现,导致女主的逃婚,家境的衰落,整个人完成了一个由白转黑的变化,但局限于剧本里戏份的量,男二人物塑造上,容易脸谱化。
叶籽在写小传时预设了一条新的拍摄手法,大部分导演都会在叙述中理由长镜头去表现演员演技,但叶籽接触的演员,往往不那么专业,所以她摸索出一个新套路,就是擅用短镜头剪辑。
她提出把所有男二情感转变的重场戏镜头都分为几组,男女主对照组,群众人物对照组,男二特写一组,剪辑的时候把镜头压缩达到信息集中的效果去弥补时长的不足导致的人物平面化,加深观众对男二情感变化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