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妮和翟林这一路已经习惯了,俩人非但没有什么不适应,翟林还顺手给兰妮夹了一个朱一菲刚刚带进来的黄油花卷。
朱一菲不适应这二位的场面啊,初次体验麻掉了她一身的鸡皮疙瘩。再一看兰妮这俩。嘿,一样嘿!真酸!
“得了!你们小年轻这我还真不懂,人我也认了,一会你们还要出去逛不是,来,把这份小花卷吃了,我刚炸的,吃饱了都出去逛街去,别在这窝着了。”
说完了,朱一菲也不管那两对人儿了,自己站了起来,这才惊动了朱一宇和十三娘。
“二姐,你走呀!”朱一宇赶紧搬着自己的小圆凳给朱一菲腾地方。
朱一菲伸手戳了戳朱一宇的额头:“和着我刚才白说了!你呀!有了好朋友就忘了亲姐姐,我在这干啥。还不如找你姐夫玩去呢,告诉你啊,我叫人放了些东西在你们城外的马车上,回去以后记得送到娘和兰夫人那。别忘了。”
朱一宇点了点头:“知道了,二姐,没事多回去看看。生意做不完的。”
“知道知道,我走了啊。”朱一菲又和在座的人告了别,就带着人走了。
“二姐像阵风一样啊!真潇洒!”兰妮看着那红色的背影消失在了院门外,不禁感慨。
朱一宇摇了摇头,“我家的一大霸王,谁也惹不起她,只有我二姐夫能镇住。不过她说的对啊,你们快尝尝这个奶花卷。”
桌子上新添了一盘炸的金黄的小花卷,旁边还有一碟子奶白色的东西。
“这个花卷得蘸着这个糖奶吃,小心烫。”朱一宇夹起个花卷给众人示范。
十三娘有样学样,一尝就知道了,这个是炼乳啊,花卷应该也是加了牛奶和的面,吃起来有一股奶香味,做好的花卷再拿油一炸,外面焦脆脆,里面奶香香。蘸上甜甜的炼乳,咬上一口,这就是幸福的味道啊!
果然,这风一样的朱二姐,手艺也真是不错,最后这道餐后甜点获得了大家一致的好评。
吃完了晚饭,接下来才是归化城的重头戏。
出了好客居的一行人直奔城西而去,那里有玉泉井和石桥绕月的美景,城中的大南街和大北街也是城中百姓常去的“商业街”。
朱一宇在前面引着带着,十三娘她们亦步亦趋地跟着,时不时的停下来看看街边斗蟋蟀的斗鸡的摊子;再瞅瞅卖皮毛和蒙古特产的铺子;又或是路过那吃烧卖或者杂碎的铺子闻了一鼻子的香味,可是因为没有肚子只能遗憾的砸吧砸吧嘴离开。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逛,翟林和兰妮时不时的拌拌嘴,朱一宇和十三娘则是动不动的就眼神交流一阵,反正是很和谐的走到了城西北的河边。
归化城里有一条从北边大青山流下来的泉水汇集而成的河,从北面而来,绕过县衙一路向南再出了归化城,城中百姓都亲切的叫这条河为大西河。大西河两岸种了很多的杨柳,从春天开始柳树发芽便开始显露生机,到了夏天那更是一片郁郁葱葱。为了方便河两岸的百姓生活,河上见了大大小小六座桥,等到华灯初上或是月满中天,那月亮绕着石桥走的景象,也就成了城中一景。
十三娘她们走到河边时天还没黑,所以他们看到了夕阳下的大西河,虽然没有夜景那么幽静神秘,但是夕阳下金黄色的河水和石桥,再加上两岸做小生意的买卖人,还有那拖家带口的百姓,倒真是平添了许多的烟火气和人味。
虽然是端午,但是边塞这小城可没有赛龙舟,不过粽子还是有的。朱一宇和十三娘打了个招呼,就七拐八拐的挤出了人群,不一会手里拿着两簇绑在一起的粽子走了回来。
“尝尝,这是铁家的粽子,我好不容易抢回来的,红枣和蜜枣的,你们吃什么口儿的?”朱一宇晃了晃手里的粽子问他们。
“我吃蜜枣的!”兰妮早就闻到那粽叶的香味了,赶紧回答。
朱一宇笑了笑,指了指不远处的茶摊子:“去那吃!”
一群人找了张小方桌又要了壶菊花茶,这才开始尝粽子。
十三娘看着这小粽子,不大不小正好三口的分量,一揭开粽叶就能闻到糯米的清香,里面的红枣也是洗干净去了枣核的,粘糯的糯米托着顶上的大红枣,颤巍巍的,一口咬下去又甜又粘牙,一个字~美!第二口再咬下去原本以为没了红枣的衬托,会有些逊色,没想到那糯米已经吸收了红枣的香味,那香甜的味道不减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