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粽子下肚再喝一杯菊花茶解解腻,再合适不过了。
“味真不错,很地道。”十三娘立刻就下了评语,也不枉费朱一宇寄了满头的汗。
兰妮暂时腾不开嘴,只能连连点头附和十三娘,她手里捧着吃的蜜枣粽子,还和红枣的不一样,那蜜枣是作为馅儿包在棕子里的,更香甜,吃的兰妮眼睛眯眯的,美得很。
朱一宇得意地扬了扬眉:“那是,这铁家是归化城有名的买卖人,祖上是跟着归化建城的那批人来的,本来是军队里的伙夫,后来靠着卖牛头肉羊蹄子发了家,现在端午卖粽子,十五卖元宵,那都是远近闻名的。”
十三娘点了点头,就算到了现代,呼和浩特旧城那条街上铁家的吃食还依然有名,想来也是一脉相承了。
一行人走了一路也有些累了,干脆就坐在河边茶摊旁喝喝茶看看景,兰妮拉着十三娘看远处那卖艺的摊子一个七八岁大的小男孩顶着个大水缸,一颤一晃的在走直线,吓得兰妮直捂眼。
十三娘则是看着不远处有一家三口,年轻的父亲肩上顶着自家的小姑娘,手上还紧紧拉着媳妇的手;小姑娘手里拿着个糖人,举得高高的兴奋的扭来扭曲;小媳妇头上戴着新买的绢花,时不时的还伸手摸摸,三个人穿的不算华丽,但是都很干净整洁,脸上的神情也叫人看着高兴。
十三娘看着这一家三口渐渐的淹没在人群里,眼睛里也浮现出了些许的失落,也就是一晃的功夫又被她隐了下去。
“想家了?”十三娘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朱一宇的眼睛。
十三娘笑着摇了摇头:“没有。”
“有机会我可以陪你回去看看啊,正好认认门。”
坐在对面的兰妮把这俩人的动作尽收眼底,她叹了口气,又拾起了精神,调皮的对朱一宇说:“认什么门!别叫人打你一锅盖!”
兰妮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一桌人都笑开了!原来刚才他们路过了一个在路口唱社戏的戏班子,正在唱小曲,讲的就是女婿上门的事儿,那歌里唱的明明白白这女婿可不好当,第一次上门就挨了丈母娘两锅盖,第二次上门又挨了老岳父两烟袋,最后第三次上门好不容易见到了情人的面,还被家里的大黄狗咬断了裤腰带!
那戏班子是从陕西来的,都是不大的年轻人,打扮起来又滑稽唱的也好,十三娘她们路过的时候那戏台被围了个满满当当,所以兰妮只听了这么一段,倒是就用到了朱一宇这儿。
对与兰妮的打岔,朱一宇还没说什么,那边翟林接了一句。
“你家没大黄狗吧?”
“没呀!”兰妮想都没想就回了话。
翟林放心的点了点头:“那就行!”
这兰妮才反应过来,闹了个大红脸:“哎呀!你学点好!”
“我就问问么,也好做准备!”翟林倒是答得理所当然。
十三娘看着又闹到了一处的两个小年轻,心情不由得好了许多,但是眼看着天就要黑下来了,她想起来和兰夫人的约定了,只能和朱一宇商量:“咱们是不该回了?”
朱一宇点了点头:“差不多了,虽然今天过节,宵禁不严,但是我答应了兰夫人不能叫你们太晚回去。只是,今天没办法带你们去看看那颗王妃树了。”
十三娘笑了笑:“来日方长,不急。”
朱一宇也知道这个理,只能掩下了心里的失落,招呼着兰妮和翟林一起起身往回走。
相比于进城时的走走停停,出城倒是格外的快了,一行人在城外找到了等他们的车把式,这时候他们才发现,朱一菲说的带了些小礼物指的是跟在他们马车后的那一辆拉货的平板骡子车。
朱一宇看着车上的瓶瓶罐罐露出了一幅果然啊果然的表情,没办法,拉着走吧!
第110章 怪脾气兰寒现身 旧故人重逢
来时一辆马车两匹马,回时还多了一个平板车,就这样十三娘他们一行人也总算是在天黑透之前回到了绥远。
两家墙挨着墙倒也省事,到了地方朱一宇叫了门房和家丁一起来搬东西,翟林和兰妮在一边叽叽咂砸地指挥着。
朱一宇则趁机拉了十三娘到一边台阶上。
“今天没能带你看成西河的石桥绕月,还有王妃树,有机会咱们再去。”朱一宇是真的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