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荆_作者:竹筒夫子(30)

2019-04-20 竹筒夫子

  “我暄景郅此生,生为暄氏而生,死为暄氏而死,如若有违此誓,愿天诛地灭,身陷雷火炮烙之刑!”

  当年毅然入仕之时,他跪在祠堂中盟的字字铿锵誓还言犹在耳;当日对景函的声声嘱托之词还历历在目。还有小弟,十年的光阴,早将一个女子的云英年华埋葬......他这一生,可曾值得?

  人算天算,命数未尝,只愿,天遂人愿......

  只愿,上天莫辜负。

  第16章 华峰师徒论幼微

  大周,是个极其与众不同的朝代,作为统一皇权的朝代,却对各家各派的思想容纳颇深,对于儒家的那一套千古流传经典,却像是不屑一顾,历代君主的作风颇有法家的做派,却又是融了些兵家的要素,对民,却又带了些儒家的那一套仁义道德。

  本朝从未对千古遗留下“士农工商”的传统有过多的沿袭,因而,大周的商场,颇是繁茂,商会的兴盛自然带动了大周贸易运输的发达,是以,本朝的经济繁荣之至,竟像是达到了顶峰,比之当年的盛唐,也未有丝毫的逊色。

  再加之思想的开放,引得各家士子高谈阔论。朝廷甚至还为其提供场所来交流思想,想要入仕,没有逐条逐列生搬硬套的科举制,发挥你所长之处,这仕途,自然有你进去的路。没有满清皇帝视为谋反的文字狱,这天下的文人士子便极尽所能的发挥所长,用尽毕生之学以保国君,只为着那一句士为知己者死!

  若说对于孔孟之道还有值得所用所取之处,那么对于先宋朱熹流传下来的一套理论,本朝的掌权者是直接弃之如履。于是乎,本朝的思想文化,也是达到了前人几千年,乃至于往后数百年也许都不可能达到的巅峰。

  尊崇士子,也不轻视商人;容百家之长,弃百家之漏;统一皇权,但是皇权却并非高高在上,最起码,这咸阳宫的守卫,便没有居高临下的盛气凌人,只要国君允准,即便是庶民,也能朝见当今的丞相,乃至于天子。如此刚柔并济,容纳百家下来,竟是一番从未有过的崭新局面。

  经济贸易的繁荣,文化思想的开放,百家争鸣的昌盛,内安外攘,大周达到的高度,也许是是前人后人,在难以企及的巅峰。

  五月初五端阳节前夕,距北豫登基已近两月,过了立夏时节的咸阳城,终于开始万物复苏,当空的炙阳一日红过一日,万里无云的碧空纯净的没有分毫杂质,宛然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碧玉。

  这样的天气,自然引的城中百姓竟相出游。结伴而行,而这位于宁秦县的华山,便是首当其冲的好去处了。

  身居五岳之首的华山以其山势险峻、山陵高耸、东峰观日之景而闻名于天下,从古至今便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来此游览,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壮丽诗篇;又因其是道教文化发源圣地,华夏文明起源之根,故而世人对此皆有一种顶礼膜拜的神圣感,于是,位于华山之上的道宫便是常年香火旺盛,络绎不绝。

  华山险峻,难以攀登,其高耸入云,一天的功夫,也是不易上山下山走一个来回。故而,更多的游人,是打算了三五日在这山上游玩消遣的,这般下来,山上的茶棚酒家自然不必再说;这旅店客栈就如雨后春笋一般,一茬接一茬的立起。

  更有甚者,还有官府在此所设的官驿,叫来往的游人应接不暇,不必担忧住宿之地,自然了无牵绊。而这山间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春看繁花夏看水,秋扫落叶冬日雪。如此下来,一年四季,不论酷暑严寒,这华山的游人便是从未断过。

  暂时理过了朝中大小不平、又顺了一干不安分之人的心思、处理过了堆积如山的奏疏折表、也一一按礼回写了各诸侯国呈上的贺辞。这两月来,北豫忙的便是在睡觉时也不忘拿着手中的奏折,好容易,将种种的杂事琐事一一剥丝抽茧的处理妥当,已然到了四月的下旬,即便是地处西北的咸阳,这春光,也早已消逝的无影无踪。

  打着为国祚祈福的由头,北豫随暄景郅也一同上了华山。不同于其他游人的打尖住宿,也不同于香客的暂居庙宇,暄景郅与北豫一路上山,也未曾对周身如斯的美景有过多流连,一路便登上了华山的南峰,也是五岳之中的最高峰,而位于此处的玉泉院,便是他二人最终落脚的地方。

  南峰玉泉院,是华山最高的一处道观,而作为拥有“华山元首”之称的南峰,其绝顶天近咫尺,星辰可摘,举目环视,便是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泾渭之水缓缓流淌,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棉,尽收眼底......